查看完整版本: [-- 重视对茅盾业绩的研究——《黎明时期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译后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3月 -> 重视对茅盾业绩的研究——《黎明时期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译后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焕平 1981-03-30 00:00

重视对茅盾业绩的研究——《黎明时期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译后记

第8版()
专栏:

重视对茅盾业绩的研究
——《黎明时期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译后记
林焕平
茅盾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之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研究茅盾这几个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茅盾在这几个方面的应有地位,总结茅盾在这几个方面的经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发展的营养和借鉴,早就应该摆到我们的日程上来。
今年是党成立60周年大庆。在党的成立的准备工作中,在党成立以后,茅盾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在国共合作中,他以左派国民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推动国共合作往前发展,促进北伐大业的准备。在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家中,担任过这样重大工作的,只有茅盾一人。
1916年,茅盾在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年仅20岁,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在国文部,意气风发,勤奋非凡,为新文化新文艺的播种育苗而努力。后来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并改革《小说月报》,使之由鸳鸯蝴蝶派控制的刊物改变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尽力介绍欧美文艺思想及作家作品,为我国新文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作家。精心研究社会科学,为党报和进步报刊写了大量政论文章及妇女解放文章,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广大青年中,做了广泛的大量的启蒙工作。
过去一般人都认为茅盾在1927年秋写的中篇小说《幻灭》是他的处女作,因而认定茅盾的文学生涯是从这一年开始的。当然,如果单纯从小说创作来评断他的文学生涯,也许可以这样说。然而,这样的论断问题,显然是片面的,不充分的,甚至是歪曲的。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新文学中产生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它的组织虽然松散,它的成员人数却较多,成员业绩却较大。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从文学研究会开始的。文学研究会的初期组织工作做得最多的,自然算郑振铎。然而,在该社的整个文学事业及其重大成就上,贡献最大的,不能不首推茅盾;文学研究会在孕育时期,曾受过瞿秋白的影响;但在她诞生以后,整个说来,受茅盾的思想影响是最大的。因而该社的中心人物,也不能不承认应该是茅盾。
从1916年至1927年的12月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上所做出的贡献,是伟大的,不可磨灭的。
大体上说来,从1916年至1927年,茅盾是一位政治活动家、政论家(可惜他所写的政论文章,至今未收集成书,我们无法看到)、文学家。从1928年起,茅盾才成为一位专业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没有前期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文学家的茅盾,就不会有后期作家、文艺评论家的茅盾。前期的工作和学习,是使他后来成为伟大作家的丰实基础。全国解放以后,由于长期担任文化部长和其他领导工作,他事实上成了一位国务活动家,创作的笔,也不得已搁下了。他有几种社会历史绘卷式的长篇小说计划,都未写成,这是十分遗憾的。
现在,研究茅盾以上种种业绩的工作,应当摆到日程上来了。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做。
日本研究中国文学,从古代到现代、当代,向来都十分重视。单以研究鲁迅来说,从1945年日本投降起到1980年,据大略估计,出版研究鲁迅专著约达40种。对研究茅盾,同我国一样,不够重视。到1979年10月,才出版了松井博光著《黎明时期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这是日本研究茅盾的第一部专著。他在日本,也算是茅盾研究的开拓者。
松井博光先生是一位中年研究家,1930年生于仙台,1957年东京都立大学研究院毕业,现任该校教授。译著有《茅盾评论集》(编辑)、袁珂的《中国古代神话》(合译)、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梁斌的《红旗谱》、李锐的《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合译)等。他将于不久来北京对茅盾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本书的特点,在作者的《后记》里说得很明白,他把茅盾摆在时代的洪流中,与当时的文艺社团和作家关系密切结合起来,比较客观、比较公正地加以叙述,使读者读了较能理解那个时代的茅盾。而最大的不足之点,也正在于只限于叙述。他对茅盾的作品,包括主要作品,都没有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茅盾的代表作《子夜》,他也只是引用了茅盾在新疆的讲演《〈子夜〉是怎样写成的》,并以
《围绕着〈子夜〉的讨论》为题,引用了不同版本的三位日译者尾坂德司、小野忍、竹内好等解说,作为对《子夜》的介绍和评价。对于《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等书,也十分简略地提一提罢了。当然,这是日本第一种茅盾研究专著,存在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这本书的体例,也有一点特别。第一章《雾、虹、红叶——京都的茅盾》,是写大革命失败,茅盾亡命日本后的情况、思想和著作的。第二章《文学研究会和大革命》,倒叙从1916年入商务印书馆到1928年亡命日本为止。幼年和少年时期及全国解放以后,则由《茅盾简略年谱》记叙。这是日本朋友由日本记叙起,会较为亲切的缘故吧。
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有参考价值的,特别是在目前缺乏这类专著的情况下,因此,在茅盾同志的同意和支持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接受出版的鼓励下,我把它翻译了出来。原著者对我的翻译,也给予积极的支持。因为我远在桂林,书中所引茅盾原作,有好些在桂林无法找到;出版社负责同志要我到北京去翻译,我又怕没有助手帮我查找和抄录引用材料,在桂林则我爱人可以协助;若事事写信询问沈老,则沈老年事已高,不宜过多打扰;只好请原作者影印寄来,以帮助解决我这个困难了。这一点,我非常感谢他。
从去年8月开始翻译,中间又有两个月外出开会,翻译仍是极为匆促的,缺点错误自然难免,希望读者指正。若能以此译书而引发我国进一步对茅盾研究的重视,则更幸甚矣。
1981年春节于桂林独秀峰下
〔原载今年第2期《大地》,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重视对茅盾业绩的研究——《黎明时期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译后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