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建议增设“说话”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3月 -> 建议增设“说话”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郑林曦 1981-03-30 00:00

建议增设“说话”课

第8版()
专栏:论语说文

建议增设“说话”课
郑林曦
1963—1964年,我曾写了一些论论语言,说说文字的短文,以“论语说文”的栏名在《人民日报》副刊上陆续发表。有些小文,在社会上多少也产生了一点儿影响。例如当时建议为中小学生编写的《作文词典》,现在正在编印中。目前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有关语言文字的现实问题还有不少。现在准备仍在这个栏目里接着论论说说下去,以就教于读者。
不久前,全国总工会等九个人民团体倡议在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特别要求儿童和青少年要作到“五讲”和“四美”。2月28日,中宣部、教育部等五个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学校里、社会上广泛开展这一活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好事,想来大家都会赞成,问题是怎样才能切实作到。
就拿“讲礼貌”和“语言美”这相关的两条要求来说,怎样从小就养成习惯,作到一开口就美语天成呢?仔细想想,可不是一件容易作到的事情。听说在编写《礼貌语言手册》之类的书,那敢情好,将来传习开来,会收到一定的治标的效果。可是根本之计,我觉得应当从教育上着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最好都能开设一门“说话”课。用汉语拼音把从儿童到少年生活、学习中最常用、最美好的普通话语句记写下来,标明语调,编成课本。由教师教,由同学们互相帮助练;象判“作文”一样,把“说话”的正确、优美也当成考试成绩来计算。
也许有人会说,小学语文课本中本来包含着“看图说话”一类的材料,用不着设课单教。可是实际情况是:由于汉字多而难,小学生入学之后,除了开头一两个月学点汉语拼音外,大部分时间用于学汉字。初中以后,文言古语逐步增多,学生的精力时间又用于背诵古文上了。所以,虽然名为“语文”课,其实是重文轻语。真正用于教活语言、学说话的时间并不多。特别是方言地区,教师往往用方音教汉字,学生看图说的也未必是普通话。不要说南方方言分歧地区了,就是北方的红旗渠一带,几年前接待外地参观者的讲解员,还得先临时赶学普通话,才能让人听得懂。如果增设“说话”课,在小学和中学时期先教好普通话,那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行社会交际将是很有利的。
再就有礼貌的语言来说,也需要从幼儿时期就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学,养成习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本来有一套教孩子如何尊敬长辈、应对宾朋的语言;近几十年又从外国吸收融会了一些握手问好的词语。如果加以整理提炼,又用生动活泼的对话或者曲折有趣的故事贯串起来,让孩子们在学会话、听故事以至演演小话剧的过程中学会说优美而有礼貌的语言,那不是很好吗?可是这样内容丰富的“说话”课,用初入学儿童刚认识的几十个汉字是写不出来的。只有用按词连写的汉语拼音来编写才行。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学会汉语拼音以后,接着学这样的汉语拼音的“说话”课,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切实作到语言美、有礼貌,还免得把汉语拼音丢生了。这不是一举数得吗?


查看完整版本: [-- 建议增设“说话”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