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新部长和她的“老四条”——访纺织工业部部长郝建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3月 -> 新部长和她的“老四条”——访纺织工业部部长郝建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尚志 1981-03-31 00:00

新部长和她的“老四条”——访纺织工业部部长郝建秀

第2版()
专栏:专访

新部长和她的“老四条”
——访纺织工业部部长郝建秀
在新近举行的一个电影招待会上,我们遇到了新任纺织工业部部长郝建秀同志。
当记者请她谈谈对人大常委会任命她担任此职的感想时,这位年轻的部长稍加思索后说:“就我个人的能力来说,担任主管五千多个纺织企业、有三百四十多万职工、负责全国人民穿衣的部长,困难是不小的。我的水平和经验,同党和人民的培养、期望不是成正比的。既然中央和人大常委会已经作了决定,我只有依靠‘老四条’努力去挑这副重担。”
“什么‘老四条’?”有的新闻同行好奇地问。
“一靠党的领导,二靠老干部的传、帮、带,三靠群众的支持和力量,四靠刻苦钻研,不懂就学。”她掰着手指一字一句作了回答。
一个星期天,记者到她家做客。她家住在一栋普通职工宿舍楼的一个单元里,是个有一女一子的四口之家。我们到时,郝建秀同志正在与爱人强瑞春医生一起忙家务。见我们来了,她放下手里活计就去烧水、洗杯、泡茶。我们开玩笑说:“自己来,自己来,那能让部长为我们忙活!”老强同志笑着说:“让她忙活吧,在家里她可不是部长哩,做饭、洗衣、收拾卫生、教育孩子,什么都干。”她接过话茬说:“许多老同志还保持老红军、老八路作风,什么都干呢,我本来就是个工人,难道当了领导就不能干家务事了吗?”说得我们都笑了。
我们问她那“老四条”是怎样总结出来的,这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她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1935年古历11月,我生在青岛一个穷苦工人家庭里,解放前已有姐弟六人,靠父亲赶车糊口。由于生活所迫,我从九岁起每年都跑遍青岛的纺织厂去验童工,因为送不起礼钱,哪家工厂都不收我。1948年冬,妈妈见日子实在无法过,就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凌晨把我叫醒,说:‘嫚儿,再去试试吧,天快下雪了,说不定天冷验工的人少,容易验上呢。’见妈妈边说边擦泪,我就穿上千补百纳的破棉袄,顶风冒雪地一口气跑到一家纱厂门前,一看,已经有几百人早等在那里了,我一直等到中午也没叫到名字,全身都冻木了。回到家里,手脚红肿起来,一个冬天下不了炕,冻疮直流黄水。”她指指双脚说:“至今还留着紫疤。”
老强接过话头说:“建秀说的这家工厂,解放后改为青岛国棉八厂。谁知十几年之后,她却当上了这个厂的领导干部。她经常向女儿和儿子讲这件事,还引用列宁的话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是嘛,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嘛!”她说:“咱们哪一点进步不是由于党的培养啊!要是没有党,别说当部长,今天我是死是活还说不定呢。”
接着,她叙述了解放后自己进了工厂,在报答党的恩情的思想指导下,为了抗美援朝而创造了细纱工作法。她说:“由于党团组织的教育和老工人的帮助,我摸索了一些少断头、少出皮辊花、多纺纱的经验,各级组织,特别是当时全国纺织工会主席陈少敏大姐,就亲自带领工作组去总结、推广。领导上还将这个工作法定名为郝建秀工作法,选我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让我出席全国群英会,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我、鼓励我,党送我上中学、大学,又任命我担任了工厂、市、省、部的领导工作。没有党,哪有我郝建秀的今天!”
郝建秀特别讲述了周总理关怀她成长的动人故事。
“党送我进学校读书后,周总理每次见到我,都亲切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他得知我在人大速成中学学习遇到困难后,在一次人大会议期间,专门对我说:
‘学习上有困难就找玉章同志,他会帮你解决的。’总理还对吴老说:‘吴老同志,我把小郝的学习托付给您了。’会后,吴老把我叫到他家中,告诉我说:‘总理很关心你的学习,又亲自打电话给我,让我关照你。’此后,吴老指示速成中学派专门老师辅导我。是党把我这个半文盲一直培养到大学毕业。”
“党的九大召开时,我正在工厂里挨批斗,被戴上了‘走资派’、‘修正主义黑典型’等帽子。总理听说我没有到会,便关切地问别的代表:‘郝建秀同志为什么没有来开会?’‘她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很好的同志,你们回去后请代我向她问好。’”郝建秀这时再也控制不住眼中的泪水,停了一会儿,又说:“总理是在顶着压力,保护劳动模范啊!”
“现在好了”,郝建秀说,“三中全会以来这么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保证!”
这时,大门砰砰地响了几声,推门进来的是一位老同志。一见他,郝建秀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拉住他的手向我们介绍,“这是青岛国棉八厂的老书记,当年在战场上负伤致残,现在还老当益壮地干工作。我现在有了一点工作能力,也是这些老同志帮助的结果!”老书记也接话说:“建秀对我们这些老家伙可尊重呢,在工厂里原来我领导她,后来她领导我,我们配合得可好哩。”
“那是你们这些老同志有意培养我!”
“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事业总得一代一代传下去。如果不培养年轻同志,我们死了还不放心呢。”老书记的话说得我们都笑起来。
讲到老同志的传、帮、带,郝建秀与她的老书记一起说起了陈少敏大姐。她以怀念的语气说:“这位老大姐已离开我们好几年了,但她对我的培养、教育使我终生难忘。十年动乱前,我每次进京,她都把我叫到家中千叮咛万嘱咐,叫我戒骄戒躁,团结大伙一起干,要我抓紧时间学习,不要忘记共产党人的大目标……她那副热切心肠,我永远忘不了!”
郝建秀还向我们介绍了纺织部党组的几位老同志帮助她的情况。她怀着尊敬的心情说:“我们80岁的老部长钱之光同志对我帮助是很大的。我到部里工作后,有时他和我一起参加重要会议,回来后他有意地锻炼我,让我做传达,而我的传达提纲和内容他都亲自阅改。现在由于他年事已高,主动退居第二线,当了国务院的顾问,但对我、对纺织部的工作,他仍象过去一样关心。
谈到职工、干部的支持,她拿出当了部长后国内外同志和朋友给她来的一摞信件,很感触地说:“群众是最好的参谋和老师。我还有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未去过,今后应该尽快地去摸些第一手材料。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脱离群众。”
当我们要求她谈谈纺织工业的前景时,她说:“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搞生产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几年随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人们的需求,正由过去的吃、穿、用向着穿、用、吃的方向转移,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纺织品的数量、质量和扩大花色品种。我们现在的生产状况还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但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这个问题。所以,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家还要求发展轻纺工业。现在,我们的纺织工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纺织工业提供了更多原材料;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给生产提供了根本保证。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国人民一定能穿得更好些。”新华社记者 李尚志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郝建秀同志担任部领导后,仍与纺织工人密切联系。这是她(左)在去年到工厂了解女工的劳动和生活情况。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 摄


查看完整版本: [-- 新部长和她的“老四条”——访纺织工业部部长郝建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