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管天管地又管虫——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农村气象员荣凤爱的谈话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3月 -> 管天管地又管虫——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农村气象员荣凤爱的谈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衡 1981-03-31 00:00

管天管地又管虫——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农村气象员荣凤爱的谈话

第3版()
专栏:献身四化的人

管天管地又管虫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农村气象员荣凤爱的谈话
我是山东文登县口子公社口子大队土生土长的土气象员,还当庄稼的赤脚医生,管天管地又管虫。
登天离不开第一步
1975年,领导上让我到大队气象哨做管天姑娘。我高兴得象飞上了天。我从县气象站借来了参考资料,边学习边测报。没想到,老天爷不给面子:我报下雨,它却晴天;我报晴天,它偏下雨,一连十几天都出了错。
人们议论开了。有人还编了歌:“气象哨搞预报,刮风下雨不知道,专跟老天唱反调!”妈妈对我说:“你眼没少熬,腿没少跑,人家还说难听的话。自古风云难测,这活不要干了!”
我气得要哭,真想打退堂鼓。回头一想:种地离不开天,烧砖瓦离不开天,出门走亲戚也要问个天晴天雨,你报错了天气,误了人家的事,人家说话会好听吗?我一没气象知识,二没实践经验,一步哪能登天啊?又想:一步登不了天,可是,登天离不开第一步,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家庭经济困难,没钱买书,就向气象站借书看。有一次,妈妈给我十块钱,叫我买块布料缝制一件衣服。我一口气跑进县城,全部买了气象书。我想:蚕不吃桑不吐丝,我不能衣服漂亮肚里空,书籍就是我的桑叶子。
有了一定的书本知识,要预报准确,还有很多困难。首先是仪器设备不足,这是土气象哨的弱点。可是,土气象哨也有有利条件:可以就地取材。我养了一些对气象敏感的动物,象鱼、鳖、泥鳅、地蜘蛛等等。别看它们不会说话,可它们会动作,会变形,帮了我的大忙。我请有看天经验的老农做顾问,搜集天气谚语三百多条,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整理成一个小本本。县气象站的同志也不断教我。开头,我等他们广播了全县天气预报之后,才广播我们公社的。慢慢地,我抢在他们前头预报,短期预报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应该有“土”的特点
1976年初冬的一天,我路过机务队,听见队长在发脾气:“不能使上机子,懒了身子!机车是我们工作的武器,怎能随随便便毁坏?”原来,头天夜里气温突然下降,机械手出车在外,没有听见我白天的气象广播,有三台机车晚上没有放水,把水箱冻裂了。队长批评的不是我,但比批评我还要叫我难过。机务队离气象哨不远,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呢?打那以后,逢到收麦或是收秋,凡是预测有雨,我除了广播,还跑到场上告诉场把头,跟他们一块把场收拾好。连哪天刮什么风好扬场,我也要说一声。逢到气温要骤然下降或者有霜冻,我广播完了,还跑到各队报告。
春天霜冻,夏天烂麦子,秋天烂地瓜,汛期水灾,是人们最担心害怕的事。在这关键时刻,我心里比谁都紧张。有年6月中旬以后,老天象被捅破了一样,细雨不断。这正是挥镰割麦的当口,人们都急眼了,夜里望星明,早晨盼日出。我呢,没有睡过一次踏实觉,吃过一顿应时饭。一次又一次地测风向、观云朵,反复查看资料,征求老农的意见,还跟县气象站会商,作出6月24到28号五天无雨的预报,建议在这期间抢收抢打小麦。27号,打场正进入高潮,天气突然转阴,人人提心吊胆。我又根据气压高、湿度不大、地神(即地蜘蛛)没有封窝等等情况,果断地作出“今、明两天无雨”的预报。谁知第二天清早起来一看,满天乌云,还有浓雾。好些人对我说:“你参谋错了,快停止打场吧!要不,下起雨来,就怪你了!”我根据“十雾九晴”、“雾吃云,晒死人”等农谚,仍然做出天晴无雨的预报。一会儿果然云消雾散,烈日当空。全社男女老少齐动手,等到29号连阴雨来到,收打已近尾声,小麦没有遭到霉烂。社员们高兴地把我夸:“气象哨虽小作用大,关键时刻离不开它!”
“虫口夺粮”里有气象学
我们的气象哨,是农科队的一个点,农科队其他同志研究的主要是植物保护、虫口夺粮,这项工作里头有气象学,因此,我们之间建立了亲密的联系。
原先我们也是没有经验。群众责备我们:“害虫来了不知道,害虫多了吓一跳,仓促上阵马后跑,费工费药不见效。”我们决定变被动为主动。春天,麦子刚露芽,我们就天天观测。有一天,我去观测红蜘蛛。刚测完一个点,忽然下起阵雨。雨停后,我去观测其他点,发现红蜘蛛明显减少。我再去观测雨前那个点,也减少了好多。我们明白害虫的消长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就把天气分成晴、阴、下雨、刮风四种类型,在许多点上天天观测、记录、统计。
我们还在房子里养了各种各样的害虫,研究他们的生长规律。一天24小时,每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下来。经过38个日日夜夜,我们终于摸到了各种害虫的生长规律,找出防治它们的有效时机和有效方法。
打多少药,才既能灭虫,又能节省费用呢?我们根据害虫和它的天敌(如蚜茧蜂、瓢虫、赤眼蜂)的数量和繁殖速度一一查定。在地里打药的时候,我们感到温度一高,喘不过气,温度一低,就不憋气,终于摸索出了药效与温度的关系。例如使用DDT乳剂,气温在摄氏10至15度,配制200倍的乳液正好。气温超过15度,每超过一度加水5斤,气温在20度以上,每超过一度加水10斤。这样,水兑得多了,药效一样,节省了大笔钱。群众编了歌称赞我们:“利用气象搞测报,打破旧的老套套。科学分析发情报,害虫发生早知道。因地制宜抓防治,省工省药效果高。”
本报记者 刘衡


查看完整版本: [-- 管天管地又管虫——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农村气象员荣凤爱的谈话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