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昭君墓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4月 -> 昭君墓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尚铎 1981-04-01 00:00

昭君墓

第3版()
专栏:

  昭君墓
昭君墓,蒙古语称做“特木儿乌尔虎”,是一座大土丘,高约十丈,占地面积二十余亩,位于呼和浩特城南十公里的地方。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是西汉元帝时(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宫女。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县)人。竟宁元年(公元前三十三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与汉和亲,汉元帝便将昭君嫁给他,后来受封为宁胡阏氏。王昭君和亲之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汉与匈奴之间出现了五十年的和平局面。这是符合汉、匈奴人民愿望的,因而王昭君受到人民的爱戴。王昭君死后,葬于黑河岸边。昭君墓就是后人追慕和纪念她的遗迹之一。
这座昭君墓,许多史书又称它为“青冢”。据传说,过去每年到了“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各处青草都已枯黄,唯独昭君墓上的草仍保持着青色。“青冢”因此得名。“青冢拥黛”又被列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由于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以晨曦和晚霞的映照,墓景好象时有变化,故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说早晨象个山峰,中午象个大钟,傍晚象个鸡?(一种脚高、头散开的很美观的菌类植物)。
据史书记载,过去昭君墓一带有小湖泊,墓前有石虎、石马、石狮、石幢;墓旁有一棵径围一丈有余的大柳树,“浓阴覆地,苍翠扑人”;墓顶有小亭,内藏佛画、绸布、豆麦等物。但到解放前,因年久失修,这里只剩下几块残碑,一座荒坟。解放后,人民政府拨出大量资金修葺,将坟墓周围辟为公园,筑起了围墙,广植树木,栽培花草,重建亭阁,供群众参观游览。
走进昭君墓园,迎面竖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董必武同志1963年游昭君墓时的亲笔题诗: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老赞美了昭君出塞和亲的高见卓识,歌颂了昭君为汉、匈奴两族和好作出的贡献,表达了各族人民团结的愿望。这首诗受到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赞赏,在千里草原上被广为传播、吟诵。历代的碑文,也重新修理,依次排列成行。周围绿树成荫,花草茂密,垂柳牵衣,鹊鸟啼鸣。墓前有一小亭,是从正前方上墓顶的必经之地,亭身雕梁画柱,玲珑剔透。墓顶有一座八角凉亭,翘对蓝天。墓旁还新建了陈列室,陈列着有关王昭君的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 王尚铎


查看完整版本: [-- 昭君墓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