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埃人民情深谊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5月 -> 中埃人民情深谊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安国章 1981-05-30 00:00

中埃人民情深谊长

第7版()
专栏:

中埃人民情深谊长
安国章
“万里长城的儿女,金字塔的子孙,我们的友谊永世长存;象尼罗河,象扬子江,永远向前奔腾!”一位埃及朋友曾用这诗一般的语言描绘过中国和埃及两国人民之间传统的友谊。
中国和埃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确实源远流长。如果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追溯历史的足迹,就不难发现,早在公元一、二世纪,我们两国人民就开始相识。公元二世纪,埃及著名学者托勒密在他的著作中曾谈到中国,他把中国称为秦尼,认为世界东方的边缘是秦尼的首都;我国史学家鱼豢在公元三世纪所著《魏略》一书的《西戎传》中也曾提到埃及当时的名城乌迟散,即亚历山大城。由于丝绸之路的影响,中国古老的文化也进入到埃及人民的生活。埃及考古发掘出来的四世纪以后的丝织品中,就有一些是用中国丝织成的。到我国唐、宋时期,两国人民的交往有了很大发展。这时,不仅伊斯兰教已影响到我国部分地区,而且托勒密的《天文集》也传入中国。而中国著名的瓷器、造纸、火药、指南针也经西亚进入埃及。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陆续有埃及人来中国侨居和访问。
在《明史》的《西域传》中曾谈到:米昔儿(指埃及)……遣使来华,“既宴。赍命五日一给酒馔果饵。所经地皆置宴”。
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和文化确实给埃及和其他阿拉伯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拉伯有句名言是最好的明证:“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埃两国友好之路越走越宽,友谊不断加强。
不幸的是,后来由于殖民主义者垄断了海上航行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两国人民都处于无权地位,正常的往来受到了阻挠,友谊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两国人民先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从此,被中断了的传统友谊得到了恢复,并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
1955年,中、埃两国领导人一起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万隆会议,并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贡献,两国的友好关系也有了极大增进。万隆会议和中、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两国之间就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毛主席和周总理生前十分关心中、埃关系的发展,希望中、埃两国团结友好。为此,周总理曾三次访问埃及,每次都受到埃及人民热情的欢迎。萨达特总统也多次派遣埃及领导人和特使出访我国,为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中,我们两国人民一直是相互同情、相互支援的。中国人民一贯支持埃及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反对外来干涉和侵略、保卫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斗争;埃及人民也坚决支持中国人民为捍卫领土完整和主权的斗争。
中、埃两国关系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友好关系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近年来,不仅两国的友好使者经常来往于北京—开罗之间,而且在外贸、文化、艺术、卫生、科技、体育、农业、旅游、新闻、广播、电视等方面也加强了交流和合作。
中、埃友谊之桥已屹立在东方,友谊之树在茁壮成长,曾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两个民族的子孙定会使友谊之桥更加坚固,友谊之树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埃人民情深谊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