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小向导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5月 -> 小向导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国桢 1981-05-30 00:00

小向导

第7版()
专栏:

小向导
“马拉木车!”
“野鸽!”
“马拉猴!”
“野鸽!”
“阿马哥洛鸡!”
“妹扎!”
“威勒威!”
“威勒威虎”!
这不是在说相声,而是中国农业考察组在卢旺达考察的时候,那里的小朋友唱给我们听的一曲清脆悦耳、优美动听的“礼仪之歌”。它象这个“千丘之国”漫山遍野的蕉林一样,给人以清凉甜蜜、轻松愉快之感。
这些听来似乎好笑的译音,其实意思是:“早上好!”“您也好!”“身体好吗?”“很好!”“近来好吗?”“好啊!”“下午好!”“下午好啊!”这曲“礼仪之歌”,是出自一张张小黑脸蛋、白牙齿的天真活泼的非洲农村小朋友之口。虽然他们脚上有泥巴,甚至有牛屎,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象原野上盛开的五彩缤纷的野花一样,招人喜欢。在那些孩子们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小向导”西蒙了。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吹拂,春意盎然。我们的面包车,在山间土路上颠簸着,摇摇晃晃地来到了鲁瓦几萨。不一会儿,围上来七八个男女孩子。其中一个名叫西蒙的七岁的小男孩,首先向我们打招呼:“马拉木车!”我们答道“野鸽!”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向我们问好。西蒙这孩子,长得很可爱: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短而卷曲的乌发;圆圆的、黑黝黝的小胳膊小腿,长得结实而匀称。
那天,卢旺达的陪同没来。我们一天的计划是:围绕鲁瓦几萨沼泽地走一圈,踏勘地形,然后决定布点测量。于是我们就在非洲的原野上,翻山越岭,涉水过泽,一面察看地势地貌,一面欣赏满山的奇花异卉,一阵阵蕉林的清香和那不知名的花草芬芳,迎面袭来,使人心旷神怡。我们走了一阵,发现那个叫西蒙的孩子,一直尾随着我们。我心想:我们人生地不熟,他跟着也好,就当向导吧。但语言不通,怎么办呢?用手比划。我走到西蒙跟前划了一个大圈,再走几步,表示走一大圈。他那有神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然后咕噜了几声。我不明白他说什么,他也不懂我的话。但是,他就在前面走起来了。每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小西蒙逢人就咕噜咕噜地打听,然后又向前走去。走累了,就在一块儿休息。午间,我们每人省些鸡蛋、蛋糕什么的,也分给他一份。李工程师还喂他喝水。自然而然,他也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了。这样,走着、瞧着、聊着、记着,我们从上午八点多,走到下午四点多,足足走了五六个小时,行程二十多公里。特别最后几公里,我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感到疲惫了,但看到小西蒙那甜蜜的笑脸和轻松的步伐,我便鼓起了勇气,仿佛减轻了不少疲劳似的。当我们见到出发地的面包车的时候,小西蒙会意地笑了,好象在说:“我的向导任务完成了。”
李国桢


查看完整版本: [-- 小向导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