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苏北运河纪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7月 -> 苏北运河纪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石新华 谢荣镇 1981-07-31 00:00

苏北运河纪行

第3版()
专栏:

苏北运河纪行
本报记者 石新华 谢荣镇
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建设重陆轻水,许多地方不重视内河运输,可是苏北运河水运量却逐年增加。最近,我们到运河去采访,高兴地看到,古老的运河正在为四化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运粮河如今运煤忙
我们来到淮阴,江苏省运河航运公司就设在这里。好客的主人把我们安排在运河边上的招待所。放下行装,就兴冲冲地朝河边走去。我们见过祖国的许多名江大川,有气势磅礴的黄河,波涛滚滚的长江……眼前的运河,却别具一番景色。笔直的河道,平静的河水,尤其是那繁忙的运输景象吸引了我们:定班客轮南来北往,大型货驳船首尾相随。许多驳船上,满载着煤炭,由北往南顺流而过。运河航运公司的同志向我们介绍说,古代运河的主要任务是南粮北运,简称漕运,叫作运粮河。唐、宋、元、明,运河畅通,漕船往往千艘接连而行,年运量常达三四百万石(约为三十多万吨)。解放后,随着生产的发展,苏北运河已由运粮河变成了运送黑(煤炭)、白(食盐)、黄(建筑用砂)等物资为主的大动脉,特别是煤炭运量的比重逐年增大。去年,仅从徐州地区运往扬州地区的煤炭就达100万吨。
次日早晨,迎着朝霞,我们乘新宿号客轮从淮阴向镇江南下。只见两岸河堤上树木郁郁葱葱,犹如两道绿色长城伸向远方。在上百米宽的河面上,运输船队来往穿梭。我们屈指计算,半小时内,就有十支满载着各种物资的船队相会。这些船队,都是由一艘拖轮拖着十多艘一二百吨的货驳,就象一列列水上火车。
我国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全长一千七百多公里,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它曾经是联系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一条纽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清末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不重视对运河的治理,运河几乎淤塞阻绝,除少数几段可以通行小帆船外,基本上成了一条废河。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和整治,古老的运河获得了新生。目前,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一千二百多公里。运河的苏北段从蔺家坝到镇江,全长404公里,以前水位正常时,只能通过三四十吨的木船。经过改直、加宽,现在一年四季可行驶2,000吨的船队。这段运河虽然只占京杭运河通航里程的三分之一,但它的货运量却占运河全线总运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去年,货运量达1,700万吨,相当于津浦铁路年运量的五分之四左右。
沿岸人民的笑声
沿途,我们看到的大大小小的码头和水利设施,大都是解放后陆续修建的。解放初期,从淮阴到镇江的客轮要走一天一夜,平均三天一个航班。现在这段路程快班只要走12个小时,一天有快、慢两班。由于船票比长途汽车便宜,船上又有价廉的饭菜供应,农民都喜欢乘坐客轮。我们沿途经过的每个码头,看到成群的农民带着猪、鸡、鸭、鹅、蛋类、鱼虾和土特产品上船到集市出售,繁荣了城乡市场。
大运河的高邮段,西岸是高邮湖,这里的河水比堤东的城镇和农田高出四五米。解放前,每到汛期,运河水位提高,东堤常常溃决,农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1年发大水,河堤决口三十多处,高邮一带汪洋一片。解放后,重新建筑了坚固的运河大堤,堤面都铺设了块石护坡,堤内建设了纵横交错的灌溉和排涝渠,农田旱涝保收。我们所见到的高邮,新屋林立,稻浪翻滚。从高邮上船的农民中,有一个五十多岁朴实敦厚的农民,带着十多只大鹅乘船到扬州出售。我们和他聊天,得知他所在的生产队去年粮食亩产1,300斤,每人平均分配二百多元。他家刚刚建了五间新屋,还打算买一部自行车、一台缝纫机,要上海产的。这位老农高兴地对我们说:“眼下,队里实行责任制,大家干劲足,田里作物长势好,家里的鸡鸭鹅也多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哩!”说着,他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得那样开心。
船工们的期望
在客轮上,我们认识了一位姓沈的老船工。他年近花甲,已办好了退休手续,准备回镇江老家。老船工15岁就在运河上当水手,解放后成了轮船的驾驶员。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运河。他那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皱纹,说起话来声音宏亮。他对运河了如指掌,与运河更有深厚真挚的感情。从淮安到高邮,运河中间有一条一百多公里长的中埂,是解放后开挖新运河时留下的,中埂的另一边是旧航道。老船工指着中埂对我们说:“这段大运河,解放后经重新开挖和治理,现在的运量比解放初期提高了十倍以上。如果把这段中埂除掉,运量还可以增加。”他还说,解放前,苏北运河上只有几座十分简陋的小船闸,全凭人工操作,效率很低,一次只能通过几条小木船。解放后,仅在淮阴地区183公里的航道上,就兴建了淮安、淮阴、泗阳、刘老涧、宿迁、皂河等六座现代化的船闸和节制闸,航运能力大大提高。但是,目前都是单线船闸,每当有一个船闸进行修理,就造成航道阻塞。有时等待过闸的船队多达一百多个。
到淮安船闸时,我们访问了这里的船闸工人。这个船闸长230米,宽20米,已采用电子集成自动控制。船闸的职工告诉我们,今年1至4月,过闸次数已达三千九百多次,平均每天三十多次。过闸货物总量达496万吨,但是仍不能满足航运的需要,要是兴建双闸,该有多好啊!
船工们的愿望,能不能达到呢?最近,国务院的负责同志视察了苏北运河,和有关部门提出了进一步治理和开发运河的方案。我们相信,经过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古老的运河一定会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查看完整版本: [-- 苏北运河纪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