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讲究语言美的营业员——李明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8月 -> 讲究语言美的营业员——李明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徐建中 1981-08-31 00:00

讲究语言美的营业员——李明明

第4版()
专栏:实干家

讲究语言美的营业员——李明明
上海市虹口区浙兴菜场营业员李明明,整天和顾客打交道,十分注意语言美。她的柜台语言精练、和气、文雅、谦逊,使顾客感到温暖、亲切,买或不买东西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一九七六年,李明明高中毕业后分配到菜场工作不久,一位女同志来到柜台前买青菜,她问:“这青菜多少钱一斤?”李明明热情地连忙回答:“阿姨四分钱一斤。”不料那位顾客却生气了:“阿姨还能卖钱?”李明明感到很委屈,回到家一夜没睡好觉,她责怪自己:一个高中毕业生,连句话都不会说,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人称和价格怎么能连在一起说呢?从此,她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努力掌握柜台语言艺术,做到多讲:“请”、“谢谢”、“对不起”三句话,同时又做到五不讲:即有损顾客自尊心的话不讲;有损顾客人格的话不讲;埋怨、责怪顾客的话不讲;粗话、脏话不讲;讽刺、挖苦的话不讲。
有一次,一位女顾客来买菜,她一面挑选,一面使劲剥菜叶子。李明明并没有生硬地制止她,而是很客气地说:“同志,请您当心一点,别把菜叶子碰下来。”她把“剥”字说成“碰”字,显得文雅婉转,顾客也容易接受。
一天,一个青年小伙子来买毛笋,他选了两根大的放在竹篮子里,没有付钱就准备走。这时,李明明仍然很客气地说:“同志,您是否忘了付钱?”小伙子唰地一下脸红了,连忙付完钱走了。李明明觉得,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这样提醒他比当众训斥教训他效果还要好。
随着经济政策放宽,农贸市场的开放,很多顾客把农贸市场上讨价还价的习惯也带到国营菜场上来了。有一次,一位顾客买了两角一分钱的蒜苗,他付了两角钱说:没有零钱了,明天再带一分钱来。李明明一眼就看出他不是手头没有一分钱,而是在讨价还价。便客气地说:“您不用送了,我给您垫上一分吧!”顾客不好意思地笑了,立即从口袋里摸出一分硬币交给李明明。
本报记者
徐建中(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讲究语言美的营业员——李明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