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友谊为他插上理想的双翼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9月 -> 友谊为他插上理想的双翼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云方 1981-09-30 00:00

友谊为他插上理想的双翼

第7版()
专栏:

友谊为他插上理想的双翼
本报记者 张云方
仲地宗辉,27岁,面目清秀,文质彬彬。记者去访问时,他正坐在床头听中国独唱歌曲。乍一看,很难觉察到他是一个双目失明、下肢瘫痪的重度药物病患者。
仲地出生于日本冲绳县,祖父母过去都是渔民。从小他就和大海交上了朋友,憧憬着当一名海员。正当少年心头理想的种子开始萌发时,灾难接二连三地闯入他的生活。1966年末,他得了肺结核,住进远离家乡的冈山疗养所南冈山医院。一年后,发生腹泻、腹痛,接着下肢麻木,胃肠痉挛。医师检查结果是:长期服用甲酸奎宁引起的药物病,已无法解救。这对一个充满理想的少年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1968年仲地的双眼失明,双腿也瘫痪。
那时他才14岁。想起再也不能当海员,而且要和病床相伴一生,他不寒而栗,眼泪噗噗地掉下来。死的想法曾几度涌现他的脑海。一次,他摇着车子,偷偷地摸到海边,扑在带腥味的沙滩上,不想再爬起来。眼前虽是自己喜爱的大海,但他犹如一叶扁舟,任凭风吹浪打,前途一片渺茫。
后来他总算活了下来。他在病榻一卧就是十年。三年前,他偶然从电视广播里听到中国针灸治疗麻痹的介绍,心想:何不去中国试试!
经过联系,中国方面欣然同意。于是在今年2月,仲地到北京来了。
北京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医务工作者在治疗麻痹症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所里同志都一致认为,对仲地的治疗不单是救死扶伤,而且也是用实际行动为中日友谊贡献力量。所里决定由神经系统研究室主任宋正廉同志亲自负责,组成治疗班子。当时,对病人复检的结果是:下肢重度麻痹,肌肉萎缩,完全不能直立;两眼视神经高度萎缩。属于视神经脊髓炎,医治这种病目前医药史上还是一个空白。
几经研究,针灸研究所决定对他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办法。从此,宋正廉就和仲地交上了朋友。星期天医院里休息,老宋就背上药箱到仲地的住地去治疗。仲地告诉记者,一次,下了整整一夜雨,第二天还是不停。可是,宋大夫照样来了。仲地握着大夫的手,发现他的手滚烫。“哎呀,你病了!”他喊起来。宋大夫没有说什么,安详地坐下,又开始了治疗。
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亲人的温暖与体贴。研究所的同志和接待仲地来华的全国青年联合会旅游部正是从这里入手。自从仲地住进侣松园宾馆,人们不断来看望他,给他讲各种故事。仲地不再是孤独一人,他有了许多知心朋友。全国青联和研究所的同志还特地为仲地安排了一些别开生面的“医疗”项目——陪他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看”《丝路花雨》等。
使仲地难以忘怀的是,宾馆里的几位服务员同志硬是把他从陡峭的山坡上抬到万里长城高高的烽火台。他扶着大家在长城上站起来,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感到眼前一片光明,中日两千年的绵绵情意在他心中流荡!骄阳如火的7月,仲地又被带到风景如画的北戴河避暑。仲地酷爱大海,没想到在中国又和海相遇了。夜晚睡不着,他想起自己承受中国朋友的爱胜似亲人……不由得泪水湿润了新换的枕巾。
合理的治疗,家庭般的温暖,给仲地战胜疾病以无限的力量和勇气。他每天坚持锻炼,病情也明显好转。4月全身疼痛消失了,双腿也有了感觉,并且可以扶着东西站立了。6月,双眼有了光感,尽管还看不清东西。7月的一天,他偷偷地在卧室里试起来,扶着东西站立起来,然后轻轻地把手松开。进屋的服务员给愣住了:仲地站住了!站住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虽然只站了几分钟,但这是仲地重新迈步的信号。进入8月,仲地能不扶物体站立11分钟了。他的新生活的一页终于揭开了。
仲地来中国已经半年,他的病情大有好转。离别情依依。记者不禁问仲地,今后打算怎样度自己的一生。他笑了笑:“我要再来中国,要找一份为日中友好尽力的工作,这就是我的抱负。”
让我们祝愿仲地用友谊为他插上的双翼,在人生的蓝天里高高翱翔!(附图片)
日本青年仲地宗辉(左)和为他治病的北京中医研究院针炙研究所神经系统研究室主任宋正廉大夫在一起。


查看完整版本: [-- 友谊为他插上理想的双翼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