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叫人记得住的小说——小说杂谈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10月 -> 叫人记得住的小说——小说杂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孙犁 1981-10-30 00:00

叫人记得住的小说——小说杂谈

第8版()
专栏:

叫人记得住的小说
——小说杂谈
孙犁
大概是三十年代中期,我在《文学月报》第五、六期合刊上,读过一篇小说,题名《福地》,作者徐盈。这篇小说,以保定第二师范革命学潮为题材。后不久,我又在《现代》杂志上,读了一篇小说,以国民党特务在上海秘密突击捕捉共产党员为题材,作者金丁。这篇小说的题目,后来忘记了,最近从《现代》编者施蛰存的回忆录中得知,为《两种人》。
这两篇小说,看过已经快半个世纪了,其内容记得很清楚,而且这两位作者,并不是经常发表小说的。我曾经和一个河南的青年同志谈起过,自己也有些奇怪:那一时期,我看的小说,可以说很不少,为什么大多数都已忘记,唯独记得这两篇呢?
前几个月,在一本文学丛刊上,读了俄国作家库普林的两篇小说。当时,我也对一个青年说:库普林的小说,叫人读过以后,能记得人物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细小的情节;人物的住处、陈设,室内的空气阳光,花草的长势,人物的饮食、呼吸、喘息,一件件都历历在目,有条不紊。而我们也常常读到这样一种小说,写得象闹市一样,看过以后,混沌一团,什么清楚的印象也没有。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经过分析,我认为:前两篇小说,我所以长期记得,是因为它所写的,是那一个时代,为人所最关注的题材,也可以说是时代尖端的题材。也是我最关心的题材,因为它写到的第二师范和河北大学,和我所上的育德中学,只隔一条马路。金丁那一篇,则正是丁玲同志等人被捕以后,文学青年正处在迷惑焦虑之中。当然,这不能叫做题材决定论,还是因为两位作家的成功的创作。
至于库普林的小说,能作到这样,那自然是现实主义的功力,为我们所应当借鉴的。 1981年10月8日下午


查看完整版本: [-- 叫人记得住的小说——小说杂谈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