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反映新生活 塑造新人物——话剧《新的航程》观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10月 -> 反映新生活 塑造新人物——话剧《新的航程》观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陶济 1981-10-31 00:00

反映新生活 塑造新人物——话剧《新的航程》观后

第8版()
专栏:剧评

反映新生活 塑造新人物
——话剧《新的航程》观后
陶济
在四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新的道路有待开拓。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向戏剧创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及时地研究和回答。海政话剧团最近创作、演出的反映当前海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生活的五场话剧《新的航程》(周振天编剧,李威、魏良炎导演),令人耳目一新。
《新的航程》着重描写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带兵的问题。这出戏,生动地塑造了一组具有鲜明思想性格特征的海军指战员形象。其中,有富于理想和朝气、但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较深的年青水兵霍名扬;有主观上想把兵带好、却习惯于“大会动员、小会讨论”等老一套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的扫雷舰副政委彭朔;也有象舰长廖海波这样的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革命的灵活性,不拘陈规旧习,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对同志应有的信任和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部队的优秀干部。彭朔不了解当前青年人的思想、性格和爱好的特点,找不到可以开动霍名扬思想之锁的钥匙,对待霍的缺点错误,不是采取矛盾上交甩“包袱”的办法,就是企图压服,结果不仅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而廖海波却不同。他善于洞察霍名扬身上“闪光的东西”,热情地加以肯定和鼓励,又毫不含糊地批评和纠正他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在实践中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耐心帮助彭朔改进工作,赶上时代。全剧围绕着廖海波和彭朔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即:是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疏导前进”,还是从某些本本、传统观念出发,因循守旧,“停车堵漏”。它尖锐地揭示了我军当前政治、军事生活中影响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在新的征途上确有成效地改善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尤其感人的是,剧作浓墨重彩着力刻画的青年舰长廖海波。这是一个闪烁着时代精神的新人形象。这个新人,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从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历史血痕中深切认识到,我们的军事技术如不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未来战争中就很可能要用战士的血肉来填补这个差距。因此,他扎根扫雷舰,一心一意钻研扫雷技术,并始终以生活在海防、充当舰艇部队的尖兵为荣,充满着革命的献身精神。这种献身精神是建立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之上的。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工作对象,在实践中不断开辟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新航道。正如剧中人所说的:“海军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去做新的探索,不探索就不能前进!”廖海波正是在向新目标的科学探索中贡献出青春年华的。而且,这位新人,虽是一舰之长,但始终使我们感到他又是普通一兵。他和战士平等相待、同甘共苦。他真正把战士当作阶级兄弟、革命战友,而不是抽象的战斗力要素。在艰苦的生活中,在危难的险境中,他身先士卒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有力地带动着全舰指战员。廖海波这些可贵的精神品格,恰恰是我们革命军人、共产党人的本质所在,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扬。过去,我们的军队,正是依靠这些精神赢得了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我们的党正是靠着这些法宝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今天,新的长征更加任重而道远,更需要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大力提倡和发扬为四化建设而献身的精神。因而,作为四化建设的带头人,廖海波形象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附图片)
话剧《新的航程》剧照:水警区政委韩锐和他的学生、舰长廖海波、副政委彭朔、工程师彭楠,从不同的岗位走到一起,准备到海上执行任务。苏万强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反映新生活 塑造新人物——话剧《新的航程》观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