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他们在做振奋人心的工作——记南通地委纠正干部违法盖私房的歪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11月 -> 他们在做振奋人心的工作——记南通地委纠正干部违法盖私房的歪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宾雁 1981-11-30 00:00

他们在做振奋人心的工作——记南通地委纠正干部违法盖私房的歪风

第3版()
专栏:

他们在做振奋人心的工作
——记南通地委纠正干部违法盖私房的歪风
突变确是来得突然。江苏如东县粮食局长居某从来也没想到过他有一天会不当局长,而且连科长、股长也不是了。事情又发生在他即将退休之前,就为了他造了一幢房子!他本以为检讨一番,事情就完了,没想到,却得到如此的结局。
这是今年年初以来江苏省各级党委狠抓党风党纪的结果。已经有一批地、市、县委,对于群众最不满意的干部利用职权盖私房、把农村户口改为城镇户口和安排亲属就业方面的不正之风进行了严肃的斗争,取得初步效果。
危险的院墙
年初,几封来信向南通地委揭发:如东县城郊一个小小的生产队——掘郊公社二十大队七队,原来只有耕地43.6亩,被干部建房占去20.5亩,加上几年来国家和集体征用土地,共占去耕地42.9亩,原有耕地只剩下7分3。若不是社员们开垦和平整了一些土地,98口人就连排队站立也很拥挤了。
地委纪委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到如东县调查,情况属实,要求县委制止。从去年4月起,县委就干部建房问题发了五个文件,建房风非但没有刹住,每发一次文件,就出现一次建房高潮。党员领导干部——主任、部长、局长带头违抗中央和省、地、县的决定,一群股长跟上来。地委纪委的同志着了急,只好向地委和省委纪委发出“紧急报告”。那是6月16日。
6月底,地委书记王益众同志率领副书记等一行9人,亲赴如东县现场。年逾花甲的王益众,到许多新房主家里观察。家家是高墙大院,青砖小瓦,且都比一般住房高出2尺上下。他越看越气,越看越觉得问题严重。
“这些人,大部分收入不高,一个月工资不过几十元,哪里来的这么多钱?”王益众同志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正是要害所在。象粮食局一个职务不高的干部——加工股副股长孙某,竟建起楼房一幢,平房三间,另有厨房、厕所、猪圈。哪里来的钱呢?谜底并不难猜:不要他出多少钱。这个孙某,权力不大,却善于运用,先后以各种手段向十几个单位搞来国家和集体的物资30几种,价值4,000余元,还无偿地动用了公家的运输工具和劳力。社员们概括干部建房的特点是:“占地多,花钱少,质量高,房子大,围墙高。”
透过房子问题,地委领导人看到一个更加令人愤慨和忧虑的现象:党的纪律对于某些人已经起不到约束和警戒的作用,他们明知故犯,阳奉阴违。县计委副主任袁某,在县委三次发文、三位副书记制止和一位计委主任劝阻之下,仍然不顾一切,破土动工,十天工夫建起一座三楼三底、使用面积达150多平方米的小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某更是气概非凡,连夜突击,以“闪电战”的速度四天之内建成一幢住房,创出本县建筑工业史的“新纪录”。
是什么力量诱使这些人的建房欲望达到不顾一切、不可理喻的程度呢?
我们亲自体验了一下那种诱人的境界。一周围墙,把一家人同市井尘嚣隔开。一口水井,一、两分菜地,一两口肥猪和十几只老母鸡,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高檐幽室、古色门窗和高高的院墙相辉映,给人以宁静、安适之感。在经营这座宅院的同时,还要把住在农村或外地的妻子儿女、老人甚至孙男孙女迁入城镇,以实现三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的宿愿。不同的精神境界决定一个人不同的理想。在这些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心目中,自己应该为之奋斗的千秋大业,就是个可以传诸子孙后代的一个自满自足的小小庭院。
值得想一想
过去,对这类问题的处理,通常是“批评教育,免于处分”,而不正之风却更加炽烈了。于是地委纪委的同志们便对案情作了进一步研究。
没有房基,建不成房,而房基是要公社党委书记批准的。掘郊公社党委书记季某,明明知道社员们反对把仅有的少量良田划给非社员造房,他甚至可以听到愤愤的抗议和诅咒,但他依然毫不介意地一次又一次作出违反农民意志的决定。为什么呢?因为他是
“无差额选举中当选”为党委书记的,他确信社员和一般党员无权对他的官运施加任何影响。最近,这个公社二十大队的党员们示威性地以14票对3票罢免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如果社员和党员群众也能对党委书记作信任投票,季某就得考虑他们的意志了。
据说那个季某早期工作是不错的,后来变了。县粮食局局长居某,一个四十年党龄的老干部,“文革”前工作也是不错的,近年来革命意志却衰退了。然而,这个变坏和衰退的过程难道是不可遏止的吗?近年来,如东县有几个大事故出在粮食局,其中一次竟使76万斤食油变质。而身为主要领导人的居某却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心安理得地照拿15级工资。倘若对于包括局长在内的所有干部都有一个经常考核的制度,功过是非分明,大概居局长就不会成天想着如何把大学毕业、分配外地的儿子弄回身边,时常乘着公家汽车在上班时间内四处搜寻和索取奇花异木来点缀他的新庭院了。
这次未受处分的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是原县委办公室主任陈某。这是一个特殊人物。惟有他,变卖旧房和营建新房是取得县委主要领导人同意的。他不仅自己造了房,还把女婿全家转为粮食定销户口,并建了四间新房。他妻子也从远郊迁入新居,还成了工人。他手中并不掌握经济实权,然而房子和围墙却造得最高也最好。他需要宅基,就有水泥厂赠予;需要木材,也有人提供。稀缺物资桐油,生产资料公司慷慨供应23斤。小件建材,全由水泥厂党支书包了下来。他何以会如此得心应手呢?事发,他又受到优遇,原来准备让他检讨一下算了,他的自我检讨,偏偏又不象样子,但这时仍有人说检讨“深刻”,要任命他作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这一切,都可以从一件事中得到解释:当年提拔此人为县委办公室主任时,县委10名常委两次开会,只有前县委第一书记一人同意,而他的主任竟当成了。
有人说,陈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的二把手”。既然如此,那些关注自己官职的升降浮沉甚于一切的人,又怎能不曲意巴结这位陈主任呢?这就是全部奥妙所在。
应有的结局
地委书记一行在如东县调查十天后,王益众同志在全县机关科局长会议上十分严肃、十分激动地指出:那些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败坏党风党纪的干部,“是不顾党的生死存亡”。必须严肃处理,除处分外,“经济上一定要退赔。不能让这些人占一点便宜,决不能让他们‘检讨一阵子,舒服一辈子’!”
这次讲话、通报和对有关干部的处分,在全县上下引起很大震动。除经济上如数退赔外,这些人大部分分别受到党纪处分、行政上撤职、留用察看,有的还降了级。全县人心为之一振。人们纷纷议论说:“可见共产党整顿党风党纪不是说说算、给人听的了。”“过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一回是雷雨交加,真刀真枪了!”
不仅仅是一个如东县。现在,在徐州、无锡、连云港、南通等市,在淮阴、徐州等地区,纠正不正之风的斗争都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从江苏省委起,在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上,党风党纪问题都已经提到重要位置。
本报记者 刘宾雁


查看完整版本: [-- 他们在做振奋人心的工作——记南通地委纠正干部违法盖私房的歪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