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美国的“跳蚤市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12月 -> 美国的“跳蚤市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何肇发 1981-12-27 00:00

美国的“跳蚤市场”

第7版()
专栏:

美国的“跳蚤市场”
何肇发
在广州,上了年纪的人,都会知道在如今的长寿西街,解放前有个“天光圩”,专卖旧货和小偷的赃物。美国的“跳蚤市场”,就象那时的“天光圩”,只不过规模更大,不是一到天亮便散圩,倒是卖者一把东西卖完,就象跳蚤一样蹦开,蹦到另一个地方摆档去。
三十年前我在美国西海岸读书,那时是个穷学生,可以东闯西串,经常到“跳蚤市场”,看看美国穷人的生活。记得一次在洛杉矶市郊一个“跳蚤市场”,随手拍了一个老妪在馊水筒里捡食物的照片,给警察逮住了,不容分说,把我的胶卷取走。那时在美国,作为三等居民的有色人种,岂容你拍摄白种居民的寒酸相!现在不同了,随处可见中国人胸前挂着广角镜头的、长焦距镜头的照相机,大摇大摆地到处拍照。可是这次重访美国,我却是以“客卿”身份光临的,也不便乱说乱动。尽管美国社会很“自由”,但却常有一种社会学上所谓“非正式的社会约制”。大亨巨贾固然对“跳蚤市场”不屑一顾,就连“有身份”的教授、名流、学者,也是不会随便到那儿去逛的;甚至在廉价商店里遇到熟人,也急忙解释,只是为停车方便进来给小孩买点小玩意儿,似乎进去就有失体面。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等级观念是何等森严!我实在想去看看三十多年来“跳蚤市场”有多大变化,尽管教授们不愿“奉陪”,我却不管那一套,还是径自去了。
匹茨堡的“跳蚤市场”就在墨菲公司前面的大广场上,它的规模之大,出乎我的意外。因为我总以为近二十年来,美国到处都有超级市场和豪华的购物中心,“跳蚤市场”即使不至绝迹,至少也会没落,缩到一个小角落去。怎料见到阔别三十多年的“跳蚤市场”,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规模更大了。想来,原因是多种的,其中之一可能是美国这个极端浪费、人人赶时尚的“消费社会”,货物转眼便会过时,大量过时的东西涌到这里来。当然,一个根本的原因,美国人是不愿说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豪们可以牵着小狗、抱着小猫到大公司去为这些小宝贝们买高价的狗围脖、猫肚兜等等,而贫穷的人还得去“跳蚤市场”买他的便宜货。
东西的确比三十年前多了,从摩托车到小孩玩的滚辘,从全套家具到抽水马桶的塑料座板,从破旧衣服到全新的床上用品……假如你准备结婚,要布置一个新家庭,仅一个早上,完全可以在“跳蚤市场”把东西购齐,包括新娘举行婚礼时穿的礼服。使人惊奇的是,连手枪也有得卖,当然是陈旧过时的了,但卖主还在高声喊叫:“保证能杀死人!”至于货物的价钱,更是多式多样:有些标明价格,有些让你随手捡满一大纸袋,然后才议价;还有些是只要你和他成交了一件主要的物品,摆在地上的其他东西任你免费去捡,以装满一纸袋为准。也有你交给他三五元钱,即可任意在指定的货物堆里挑满一大口袋的。他会漫天要价,你可落地还钱,往往开价一元,给他两角便能成交。
全新的东西,大概是一些公司清仓或搬场时,作为工资或奖金发给一些雇员的。有些显然是因为要搬家到别的州去,而把全家东西拿出来拍卖。那往往是大人和小孩都出来招揽生意。有的则是从东西更便宜的地方收购到此转售的。那些较破旧的,多半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经过修理翻新。这些东西包括家具、电视机、冰箱、煤气炉等。毋庸置疑,有些确是小偷的赃物。而丢了东西的人,往往到“跳蚤市场”来买回自己的失物。他们不会因为人赃俱获而把小偷扭送警察局,因为这样一来,你得先花一笔比买回失物的价钱还多的官司费,以“证明”东西确是对方偷的。这又何苦呢!
上面说过,讲派头的大学教授是不会到“跳蚤市场”买东西的。可是,一位大学讲师在“跳蚤市场”摆档卖东西,却给我遇上了(左下图中穿白衣服戴帽的胖子)。他是某大学药物系的讲师——后来听说还是一位副教授呢。他说光靠学校的薪水,不够养活老婆孩子,只得在某百货公司兼职。公司发给他一大批剩余物资作奖金,因此,只好拿到“跳蚤市场”来拍卖。
“跳蚤市场”是适应美国穷苦人家需要的。在讲“体面”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为了谋生,也得讲究些衣着。没钱上大公司购买,只好到这儿来采购。因此,“跳蚤市场”便成为美国穷人商品的交易场所。
在美国,谁都知道大公司、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的富丽豪华。可是“跳蚤市场”却是一面镜子。只要你到那儿看看,你就会发现美国社会瞬息即变的价值观,更可以在这里嗅到美国劳苦大众真正的生活气息。


查看完整版本: [-- 美国的“跳蚤市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