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一份调查材料看送“人情钱”之风非刹不可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1月 -> 从一份调查材料看送“人情钱”之风非刹不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82-01-31 00:00

从一份调查材料看送“人情钱”之风非刹不可

第4版()
专栏:

从一份调查材料看送“人情钱”之风非刹不可
本报讯 1月19日《湖南日报》发表述评,全文如下:请读者先看以下长沙市最近抽样调查得来的几个数字:每100户居民,自去年1月至11月间,有99户送了“人情钱”,共计2,365次,9,257.16元。平均每户每月2.2次,支出8.5元。最多的一户达357元,平均每月4.2次,月支出32.45元!这些还只算现金支出,尚不包括以实物相送的花费。“人情钱”不但数字惊人,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婴儿满三朝、做周岁,子女升学、招工、参军,同事退休、调动工作,吊奠死人,祝贺年节,祝贺新婚,对象见面,换房乔迁,大人生日等等,都有送“人情钱”的。此外,还有一种专为敲开某一后门的“人情钱”。
这次抽样调查是按照统计学原理,采取划类选点、等距取样的科学办法确定的。其中,有工人户,教师户,医务人员户,商业职工户,机关干部户,财政金融职工户,各占的比率大致与长沙市各行业职工人数的比例相当。因此,可以说这个调查情况是长沙市请客送礼情况的一个缩影,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调查情况看,送“人情钱”之风给职工家庭带来了很大害处。它加重了职工的经济负担。每百户家庭的“人情钱”支出占去了全部实际收入的5.03%。有的家庭11个月内送“人情钱”的支出相当于两个多月实际收入,有的因“人情钱”支出过多,入不敷出,造成了生活困难,只好借贷度日。因此引起夫妻扯皮打架者有之,造成父子、兄弟不和者有之,更不用说忙于筹措“人情钱”的精神负担了。有这么一件事:三个情同兄弟的青年,第一个结婚时,另两个各送去50元礼金。过了两个月,另两个决定同在一个月结婚,这个先结婚的青年一下要拿出100元来还礼,拿不出,急得哭。他以为是这两位朋友故意捉弄他,发出了“人情似纸张张薄”的感叹。后来礼还是还了,但此后相互断绝了交情。“人情钱”把本来应该是同志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人情”金钱化、庸俗化了。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此风非刹不可。一直坚持不给别人送“人情钱”,别人送“人情钱”来也不受的,每100户中,只有1户。这1户是值得赞扬的。在送“人情钱”的同志中,多数是“心则非之,身则受之”的忍痛随俗者。这些同志应该向这户百里之一的人家学习,变随俗为易俗。若能如是,则百里之一就会变成百里之八九十,请客送礼之风的市场也就会大大缩小。也有少数同志,过去给人家送了礼,现在总想借个什么由头热闹一番,捞回来。这也是送礼名目越来越繁多,起点越来越高,请客送礼风难以即时刹住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从调查情况看,受礼一方也并不轻松。备物、操办的劳苦不用说,有的虽然一时收“人情钱”多,但往往付之筵宴,所剩无几,留下的只是必须在以后的正常收入中挤钱还礼的债务。也就是说,受礼的同时,即是欠债的开始。可见受礼者亦当深思,宜在自己将要受礼之前,即做好解释工作,予以谢绝,关掉闸门。这是刹住这股歪风的又一个关键所在。
总之,我们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些调查数字,清醒头脑,提高刹住请客送礼之风的自觉性。


查看完整版本: [-- 从一份调查材料看送“人情钱”之风非刹不可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