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县委书记推广太阳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2月 -> 县委书记推广太阳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何东君 何懋绩 1982-02-28 00:00

县委书记推广太阳灶

第3版()
专栏:

县委书记推广太阳灶
进入甘肃省永靖县,就象进入了太阳灶的世界。农家小院、机关单位,到处都支着太阳灶。最早普及太阳灶的杨塔公社,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有些集市上的茶摊、饭馆,也用上了太阳灶。不少公社医院的消毒锅,在太阳灶支架上吱吱冒着热气。
人们谈到太阳灶,都很自然地想到县委书记王仲山。
永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境内光山秃岭,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生产落后,烧柴奇缺。每当看到妇女和壮汉们铲草皮、挖草根或拾驴粪蛋当柴烧的情景,王仲山心里很难受。他想,长此以往,植被破坏,肥料烧掉,生态继续恶化,农业生产也无法上去呀!面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不去解决,算得上什么县委书记呢!
1980年的一天,王仲山听说科委干部祁振纲和社员王得树试制了一台太阳灶,高兴得一拍大腿赶到了现场。一台粗笨的7平方米平板式太阳灶,使他看到了永靖的希望。他叫人把太阳灶运到县城,找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来参观。一壶壶水在这台太阳灶上烧开了,人们的情绪也沸腾了。王仲山给大家算了两笔帐:一是永靖县年日照2,5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45大卡,办太阳灶的条件好;二是如果全县所有农户都用上太阳灶,一年就可以节省7,200万斤柴草和400多万个寻找烧柴的劳动力。他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加把劲,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不愁农业上不去!县领导经过讨论,决定拨款1万元,让县科委到社队搞试点,改制和推广太阳灶。
打这以后,王仲山迷上了太阳灶。平板式太阳灶面积大、造价高,放在露天日晒雨淋,木制托盘变形,镜片脱落,不适合普遍推广。王仲山一有空就跑到太阳灶的试点地松树湾大队,和祁振纲一起琢磨改制太阳灶的事儿。他找来不少热心的群众献计献策。最后采纳了一位炊事员的建议,用水泥浇制托盘,解决了变形问题和造价高的缺点。经过反复试制,终于制成结实耐用、性能稳定的钢支架水泥壳正抛物面轴外聚光太阳灶。它产生的热值相当于1千瓦左右的电炉。两个月后,松树湾大队所有农户都用上了太阳灶。
试点成功后,一个制作2万多台太阳灶的计划订出来了。经费困难,王仲山和科委的同志便想方设法在减少成本、节省开支上下功夫。他把制作钢支架和水泥壳的生产集中起来,减少周转环节,统一用料。同时,他和这几个厂的技术员、工人一起改革工艺,对生产的每个环节细算细抠,使每副支架降低成本8元钱。仅此一项节约的开支就可多造2,000多台太阳灶。
制作2万多台太阳灶,需要大量的玻璃。按上面计划调拨的玻璃数量,太阳灶几年之内也普及不了。为此,王仲山在一年中跑了五、六趟兰州,向有关部门和玻璃厂说明永靖县农民渴望建立太阳灶的情况。这些单位的同志被他恳切的言词说动了心,积极想办法调整指标,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玻璃厂还派出技术员和工人师傅,指导他们掌握裁玻璃和涂银工艺技术。
现在,永靖县已有一半农户(约12,000多户)用上了太阳灶。
本报记者 何东君 何懋绩


查看完整版本: [-- 县委书记推广太阳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