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揭示矛盾和现实主义——简评一九八一年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3月 -> 揭示矛盾和现实主义——简评一九八一年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郭志刚 1982-03-31 00:00

揭示矛盾和现实主义——简评一九八一年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第5版()
专栏:

揭示矛盾和现实主义
——简评一九八一年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郭志刚
一个有着十亿人口的国家,正在经历着急遽
的变革。我们的文艺创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处于变革中的祖国的风貌?它们是以怎样的
目光探索着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让我们通过1981年短篇小说评选获奖的20篇作品,来看看作家们是怎样观察和表现提到我们生活日程上来的那些新矛盾、新问题的吧。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新成就,也出现了新情况,产生了新矛盾。这些新的社会矛盾不同程度地在短篇小说中得到了反映。《内当家》、《卖驴》、《黑娃照相》等,通过几个人物的心灵的历程反映了这种变化。《内当家》在错综纷纭的社会现象中,捕捉到的是这样一个矛盾: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放宽政策以后,应该怎样认识和处理过去属于两个敌对营垒中的人们的关系(特别是小说的主人公接待的,是那样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华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不仅影响到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影响到人民和国家的尊严,甚至还影响到今后农村的发展。《内当家》正是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入手,描写了一场激烈的矛盾冲突。
和《内当家》不同,《山月不知心里事》所揭示的矛盾,似乎更有普遍性,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生活开始富裕起来了,容儿这位青年团支书却感到精神上有些“孤单”,因为自从“各家各户做庄稼”以后,连她们的科研小组都解散了。生活中新的变革,常常会伴随着出现一些新问题,例如,强调了个人发展,出现了个人和集体关系问题;强调了经济原则,出现了经济和政治关系问题,如此等等。因此,容儿的苦恼具有一种社会性,也就是说,作者从一位农村姑娘心中发现的秘密,是一种社会矛盾的反映。
青年一代是我们革命事业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所瞩目的问题。《飘逝的花头巾》、《本次列车终点》、《飞过蓝天》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追求、思索和斗争。透过《飘逝的花头巾》所展示的男女主人公的不同生活道路,人们可以看到,在当前青年一代的生活中,奋起与沉沦,希望与幻灭,曲折与追求,竟是那样矛盾地交织在一起,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也是一个需要社会更多关怀的一部分人,作者提供了一个多么发人深省的艺术果实呀。《本次列车终点》,单从题目上看,就寄寓着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主人公陈信乘火车从新疆回到了梦寐以求的上海。但回来以后,他碰到了什么呢?在那个总共不过20多平方米的“狭的笼”里,他碰到的是弟弟醉生梦死般的生活,是兄弟叔嫂对房屋分配权的争吵,是老母为子媳生活的担忧。这里是生活的“终点”吗?他终于怀疑了。十年里,他从上海插队到新疆,又从新疆回到故里,现在他终于又怀念起那绿洲般的新疆的土地。“十年一觉扬州梦”,他醒了。十年里,他绕了一个大圈子,但这是生活中的矛盾按照螺旋形路线发展的结果,并不是主人公的思想回到了原地。《飞过蓝天》描写了和这大致相似的题材,在处理上却另有一番惨淡经营的匠心。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两个“人”,其中有一个只是有着人的名字的白鸽——晶晶,真正的主人公是那个叫做“麻雀”的插队知识青年。“麻雀”为了回到城市,把晶晶送给了招工师傅。愿望落空之后,他变得玩世不恭,最后加入了流氓帮。与此同时,晶晶却逃离了受贿者的樊笼,从北国飞过蓝天,千里迢迢、历尽艰险地追逐着它的目标,重新飞回到它所钟情的故乡。但是,有着追求的鸟儿却死于失去了理想的主人之手,“麻雀”用猎枪误杀了它,而晶晶的死启示了它的主人,他终于在沉思中回到了有自己的书本和弯刀的那个地方。人应该有美的追求,应该有崇高的信仰,小说用寓言式的手法,通过鸟儿与人,崇高与卑俗,迷误与清醒的鲜明对比,深刻地说明了这个哲理。
在这次评选获奖的小说中,几乎没有反映工业战线的作品,只有《路障》一篇,描写了城建生活,使读者多少可以嗅到我们的建设事业迎着重重阻力奋然前进的火爆气息。破烂、拥挤的金家沟民房,整齐、安静的市委宿舍大楼;切实可行的改造金家沟的方案,拖沓不前的工作作风……这些对立的因素,使得小说情节在进行过程中特别富有激情,同时构成了一代改革家施展其抱负和魄力的鲜明背景。《金鹿儿》是反映商业部门职工生活的,从一个团委书记的老眼光来观察和描述新型模范售货员金鹿儿的形象,这曾经使金鹿儿的美丽形象受到误解和损害。但事件的发展又是那样富有喜剧性:自动负起“监督”使命的团委书记没有“改造”了金鹿儿,倒是金鹿儿的先进事迹战胜了她身上的习惯势力,改变了她陈旧的思考习惯。此外,象《女炊事班长》、《头像》、《蛾眉》等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给读者以启发。
事物总是在对立和对比中显示它的意义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只有在深刻揭示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才能爆发出美的闪光。在《内当家》中,向普通农民群众提出挑战的,是共产党内象孙主任那样的人。这类“气象大学毕业”的干部,惯会借执行党的新政策之机呼风唤雨,仿佛他们代表了新的历史潮流,这给人民的生活和心理造成沉重的压力,甚至使锁成老汉那样的基本群众都要担心“变天”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在于:它没有回避描绘这股由县里干部带头发难、袭向普通老百姓的“强大”潮流,而是在和这股潮流的对立中,塑造了“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当“内当家”李秋兰下令井下石匠师傅放炮,我们听到那“从地下发出”的郁闷而沉重的轰响时,我们觉得这就是人民的声音,历史的声音;当药炮的硝烟和孙主任制造的迷雾一同消散之后,我们看到了农村生活发展的新希望。《山月不知心里事》这个故事里所包含的矛盾具有令人警醒的意义:在农村原有的生产秩序被新的生产秩序代替以后,公与私的矛盾并没有被新的经营方式掩盖起来,而是更加突出了。无论是容儿的并不满足于单纯的“各家各户做庄稼”,还是明全主动承包“没人包的山坡地”,都透露了他们公正无私的心地和对于更高理想目标的热烈追求。由于这种追求是在实行责任制以后产生的,他们的高尚精神就更显得自觉而执着了。容儿、巧巧等青年团干部对实行包产后某些现象的担心是自然的。当她们的忧虑被明全点破:“你们的忧虑,也是当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级注意到了。”读者会立刻感到:被束缚的青春的活力即将进一步获得解放,鸟儿就要张开翅膀凌空飞翔了。《飘逝的花头巾》中的女主人公沈萍虽然可悲地沉沦了,但唤起了秦江更深刻的思索。不,读者将会同秦江一起思索:象沈萍所代表的那样一种人的生活,现在该结束了。可见,正是在这些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我国人民,无论是老一代或新一代、这一行或那一行,都在与日俱增地实现着新的进步与觉醒;也正是人民群众这一系列的生活实践,不断丰富着、深化着作家的艺术构思。每一部作品都是在深入揭示和认识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作家只有坚持深入群众和深入生活,敢于正视现实和揭示矛盾,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的表现角度,形成自己创作上的真知灼见。同时,上面的例子还充分说明:正是那些深刻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作品,才切实地提供着新的出路和新的希望,因而很自然地闪耀着新的光芒。《爬满青藤的木屋》所描写的事件是比较独特的,但所揭示的矛盾却有着一定的普遍意义。象王木通这样的愚昧、横蛮、狭窄,同我们社会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很明显,作者意图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出对于建设精神文明的呼喊。有时候,人们常常把揭示矛盾和暴露黑暗看作同义语或近义语,这是误会。我们上面举到的几乎每一篇作品都在证明,所谓暴露黑暗与礼赞光明,二者之间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还有一种习惯的看法,认为揭露出矛盾会使人沮丧,某些“伤痕”文学或“暴露”文学作品似乎加强了人们的这种看法。其实,即令这是真的,那也是因为这些作品写得太肤浅的原故。
在艺术上,揭示矛盾,是对现实主义的重要要求;所谓现实主义深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揭示矛盾的深化。一切现实主义的杰作,所以能够开启读者的心扉,千百年来常读常新,也都是它们深刻地揭示了自己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原故。当然,历史上的许多作家对这一点的认识并不自觉,他们大都是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和忠实的艺术实践去实现这一现实主义原则的。我们的作家则自觉地认识并实现着这一点,所以称作革命现实主义。总之,在不断地揭示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就孕育着艺术的成功和现实主义的胜利,就孕育着无限的“新”或“美”,而对于读者来说,只有“新”或“美”的东西,才能感动他们,教育他们,从而实现艺术的使命。这个道理,可以说是一条艺术规律吧。当我们的作家、读者和做领导工作的同志都能自觉认识这一规律并促其实现的时候,我们的文学事业将会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从我们前面列举的情况看,这次获奖的短篇小说在反映我们时代的矛盾方面,特别是重大的社会矛盾方面,整个说来还是薄弱的,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实际发展。在不少生活领域,我们还缺乏比较有力的作品。其次,就上面谈到的一些作品本身来看,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若干不足。《内当家》是一篇很好的小说,但是,那个孙主任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兴风作浪的力量呢?小说对形成孙主任性格的那些社会因素,似乎揭示得还不够充分,这样,他在“内当家”下令放炮之后狼狈退走的情景,更多地带有戏台上滑稽小丑的味道,而不象生活中的真人。生活中的孙主任,恐怕比这要“难惹”一些。《山月不知心里事》,如果能把引起容儿忧虑的特定背景写得更具体、更明确一些,例如,对实行责任制以后的一般社会心理做更充分的剖视,我想小说的主题思想还可以更深刻一些,人物性格也将更丰满一些。再如《飘逝的花头巾》,对于沈萍走向沦落的原因,也缺乏令人信服的交代。这是因为她仰慕虚荣的结果吗?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她从一个埋头十年之久、很有作为的青年变得这样了呢?小说对于造成她的这一可悲性格的环境,并没有做出足够的交代,以至在小说结束时,读者虽然不免为她面临的不幸感到惆怅,但对捉弄她的“命运之神”,并不十分清楚,当然也就减弱了作品的教育意义。
这20篇作品,在过去一年的短篇小说领域里,大体上代表着作家们向生活开掘的深度。在奔涌、前进的生活潮流面前,文学永远不会感到满足,有待于开拓和认识的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些勇于下江涉水的人,将最先探得春的信息和有所发现。真正给文学带来突破的人,将是那些敢于搏风击浪,向生活海洋的深处壮游的佼佼者。


查看完整版本: [-- 揭示矛盾和现实主义——简评一九八一年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