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做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4月 -> 做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评论员 1982-04-30 00:00

做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

第3版()
专栏:

做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
本报评论员
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风尚?七里涧人民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象照顾自己的亲骨肉一般,七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一位全身瘫痪的解放军排长,表现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美德。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的革命目标,共同的利益,为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的新型关系,开拓了美好的前景。七里涧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他们的事迹发生在“四害”横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污染的时候。为排长治病的苏医生身处逆境,“上头”来的人要剥夺他治病的权利。党支部也要承担政治风险。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七里涧人民毫不动摇,坚持把好事做到底。这样纯洁、高尚的品德,实在难能可贵,越发显示出这个典型的思想光彩。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是七里涧人民崇高美德的重要标志。他们和这位排长虽然非亲非故、素不相识,和排长所在的部队相距百里之遥,原来也无交往。但是,他们主动把病人接进村,当作庄上的一户,家中的一口,精心医治,热情照料。这一切,使我们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和照顾子弟兵伤员的动人情景。雷锋同志说过一句闪光的话:“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七里涧的乡亲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雷锋的格言,他们无愧于集体的雷锋。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无疑应当认真实行。但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不能一切以金钱为标准,还有更宝贵的东西,就是崇高的阶级友爱。当七里涧群众把这位瘫痪的排长抬进村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要报酬。他们精心侍候病人所付出的代价,不是金钱所能计算的。李春山每隔一天骑自行车往返120多里给病人治疗,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两年多,这要耽误多少农活,经济上要承担多大的损失!这和事事“向钱看”,斤斤计较报酬的态度,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指出:道德能够帮助人类社会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一块块红色根据地里,我们党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党员、教育人民,出现了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生动局面,同志之间甘苦与共、肝胆相照、亲密无间。解放以后,我们党把根据地里培育的优良传统的“种子”撒遍祖国的辽阔大地。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通过党员和革命干部、战士迅速传播开来,荡涤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我国以良好的道德风貌著称于世。令人遗憾的是,十年动乱把含辛茹苦培育的好风气给败坏了。有人重新拾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信条,有人用唯利是图,“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待人处事;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念又象细菌一样,侵蚀了一些人的肌体。然而,歪风邪气毕竟不会成为我们社会风气的主流,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在人民的心里是扎了根的,无论是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还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都不能把蕴藏在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心中的美德毁灭!七里涧人民的高贵品德不正是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显得更加光辉夺目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七里涧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普普通通的干部,具备这样高尚的道德,说明“人皆可以为舜尧”,崇高的道德并非“高不可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中,我们就是要大力宣传七里涧这样美好的典型,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风尚。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率先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就会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这样,共产主义的新风就会拂面而来,人们的精神面貌就会随之大变,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查看完整版本: [-- 做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