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他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5月 -> 他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 1982-05-31 00:00

他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版()
专栏:

他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张?
在安徽省第一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归国华侨陈沪诚激动地讲述了他多次拒绝海外亲友劝他出走的经过,受到全体代表的尊敬。
陈沪诚今年四十七岁,是两淮煤炭基地淮南会战指挥部39工程处副总工程师。1947年,他十一岁的时候,回到了祖国。
1956年,陈沪诚从上海海务学院
(现在的上海水产学院)航运造船系毕业。正当毕业分配的时候,他叔叔和一位伯父来信说,伯父在荷兰开办轮船公司,想到沪诚是学航运的,一心要他去当经理。两人还专程到广东同他商量。没想到陈沪诚回答说:“现在祖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建设人才。祖国送我上了大学,一毕业就跑掉了,怎么对得起祖国呢?”陈沪诚没有答应伯父的要求,而是愉快地服从国家分配,到山西工作去了。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陈沪诚当时是山西潞安矿务局中央机械厂生产办公室主任兼主管工程师,加上又有海外关系,因而被戴上各种帽子,遭到揪斗和打骂。这时,他的叔叔和妹妹又从国外捎信来,要他赶快办理手续出走,并说工作、别墅一切都为他安排准备好了。
陈沪诚给妹妹回信,表示自己决不离开祖国,并说:“你要相信你的哥哥。他选择的路绝不会错。你将来看吧!”不久,他便投入五阳建井工程的技术领导工作中去,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78年,陈沪诚从山西调到安徽参加开发两淮煤炭的大会战,担任建设一口特大型现代化井的设计和施工任务。这口井表土厚、流砂大、井筒深、地质结构复杂,给设计、施工带来困难。他和设计组的同志一道深入现场考察和反复研究,终于设计出一个适应大型深井冻结施工、便于井筒机械化作业和节约工时的方案,受到煤炭部通报表扬。陈沪诚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1年9月,陈沪诚的叔叔、婶婶和妹妹、妹夫等回国观光、探亲,约他到南京丁山宾馆团聚。叔父恳切地对他说:“我老了,我开办的公司没人接替,财产也没人继承,你快去吧!把一家都带走!”可是,陈沪诚又毫不犹疑地拒绝了。他说:“现在林彪、‘四人帮’早已打倒了。党的各项政策,包括侨务政策逐步落实了。我的5个孩子中有两个哑巴,组织上都帮助安排了工作。要在国外谁管?我更没想到的是,组织上把我一个高中毕业的儿子送到海军航空学校学习了。我和我的爱人每每想起党和人民给我们的温暖,就更加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毕生的热和光。”


查看完整版本: [-- 他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