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它们象晶莹的金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6月 -> 它们象晶莹的金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萧三 1982-06-30 00:00

它们象晶莹的金玉

第5版()
专栏:

它们象晶莹的金玉
萧 三
《革命烈士诗抄》自1959年,特别是1962年增订本出版以来,距今已二十年左右了。但那些闪光的篇章,仍不减其光彩,依然时时在广大读者心中回响。这些用鲜血写成的诗,在人民中吟诵、传唱,经年不衰;有的诗还由作曲家谱成乐章,广为演唱。读者、诵者、歌者、听者无不为之感动,受到鼓舞。它们象晶莹的金玉,岁月愈久便愈加灿烂生辉。这原因不是别的,因为它们不是一般的诗篇,而是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而且他们——那些为了新中国视死如归,献出生命的先烈们——的诗“就是他自己”(郭沫若论叶挺诗中语)。正因为如此,它们才那样脍炙人口,那样深入人心。它们才得以流传不朽!
许多读者,特别是青壮年同志一见到我,总不免要提起《诗抄》和那些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都是不朽之作。
我还记得,曾有一位同志对我说:“你写的《革命烈士诗抄》增订本序言——《再致读者》里说的几句话:‘你要学习写诗么?学习这样的诗歌吧!你要学习做人么?向这样的人学习吧!’对我的印象最深,到现在我还常背诵,特别是在有所感触而想写诗的时候”。
是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诗,这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瑰宝,无论从思想性、战斗性或艺术性方面都当之无愧;我们也更要学习他们——诗人,烈士,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全国人民的光荣。诗是战斗的诗,人是革命的人。
烈士们的珍贵遗诗充满了对共产主义的满腔赤忱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表现了革命先烈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和愿为革命粉身碎骨的坚强决心。同时也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正是这些革命先烈——新中国的创造者、奠基人——为了我们今天的事业,在我们的前头光荣地牺牲了。作为后死者的我们,则更任重道远。我们继承了他们的战斗成果,并且应该加以发扬光大。是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亿万人民群众造就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我们则要把她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光荣义务。
我们学习这种诗与人的“革命回忆录”,对于我们,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建立革命人生观与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大有益处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提高我们青年一代的道德风尚;可以培养我们把祖国利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世界大多数人的幸福贡献一切的国际主义精神。它必然会鼓舞我们在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经济繁荣的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进军中不断前进。
十几年来,许多热心的读者,特别是湖南的梅嘉陵同志广泛搜集了不少在《诗抄》和《增订本》中不曾收入的烈士遗诗,并把它们寄给我。当我收到这些稿子时,是抱着极大的热情与感动的心情来读的。我当即把稿子转交中国青年出版社,建议出版《诗抄》续集。出版社的同志们立即热烈响应,专门组织人力对烈士的遗诗进行了多方面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深入调查了解烈士的生平简历。到目前为止,共得110位烈士的295首诗。然后又请周振甫同志负主要责任,对诗中的疑难文字和费解之处加了注释,并复写数份分送有关单位和同志审阅,最后定稿付印。续集便是经过许多同志严肃认真的工作以后问世的。
增订本和续集中的一些烈士我是熟悉的。(以牺牲的先后为序)如李大钊、赵世炎,向警予、田波扬、夏明翰、郭亮、罗学瓒、陈昌、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何叔衡、毛泽覃、瞿秋白、王若飞、黄齐生、关向应、叶挺、续范亭……他们的声音笑貌常在我脑际徘徊。其他多数则不熟悉,但读了他们的诗,感到非常亲切。他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的诗还在,他们的精神永存不朽!他们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先锋、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们堪称为万世楷模。
我们欣幸的是,党的优秀领导者瞿秋白同志在早年以及后来左翼文艺运动时期所作的诗歌,在本集中重新发表;著名作家郁达夫、著名诗人闻一多、蒲风的诗章,也为这本集子增加了光彩。维吾尔族诗人鲁特夫拉·木塔里甫的诗歌是唯一被译成汉文的少数民族革命烈士的诗歌,也是很珍贵的。
(本文是萧三同志为《革命烈士诗抄续篇》写的序言,本报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它们象晶莹的金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