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作家的多产与优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6月 -> 作家的多产与优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于天文 1982-06-30 00:00

作家的多产与优质

第5版()
专栏:文艺杂谈

作家的多产与优质
于天文
多产,这是近几年来某些作家在创作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据报道,他们写作快得出奇,作品多得惊人,短短的几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各有好几部,外加数十篇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等。
开始,我对多产作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佩服之余,我不禁产生疑问:他们写得这么快,这么多,质量如何呢?疑问促使我翻阅了某些多产作家的作品,浏览了一些报刊对这些作品的评论,征询了一些人对这些作品的意见。应该肯定,多产作家的勤奋精神是可嘉的,大多数人也很有才华。其中有些作家由于生活积累比较厚实,艺术造诣比较高,才思敏捷而又刻苦勤奋,因而写出的作品既多又好。这样的多产作家值得佩服,值得赞扬。但是,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数量虽多,不少却是平庸甚至低劣的。查其原因,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们不顾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的限制,一味地追求多产,生活积累不够就生编硬造,艺术琢磨没到家就匆匆发表。这种现象在某些青年作家中尤其明显。对于这类多产作家,我不敢贸然佩服。
文艺作品的价值在于给人以教育、启迪和美感享受。一部作品靠什么来达到这些价值呢?不言而喻,靠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靠质量。如果作品的质量平庸低劣,哪里谈得上对人们的教育启迪,又怎么能给人们以美感享受呢?由此可见,一个作家对人民贡献是否大,艺术成就是否高,关键不在于是否多产,而在于作品是否优质。我们认为,一个作家追求的目标,第一位的应是优质,第二位的才是多产。如果生活底子较厚,艺术技巧较高,创作起来既能优质,又能多产,那固然好。倘若达不到这最高目标,退而求其次,做到量少质优,那也很好,比起多产低质不知要强多少倍!正如苏联著名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不怕书籍少,但它们必须生动。平凡的书在书架上没有地方摆。”
古今中外,有为数不少的作家并不多产,甚至只有一部作品,但由于质量很高,因而在文艺史上留下了闪光的印记。这样的作家不乏其例,前面提到过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我国伟大的作家曹雪芹等都是如此。我国当代许多作家的写作态度是很严肃的,如作家张弦,他始终抱着“与其写五篇一般化的作品,不如写一篇好一些的作品”的信念进行创作。几年来,他发表的作品不多,但其中有两篇小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部电影剧本获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编剧奖。艺术的圣殿就是这样,它慷慨地给那些写出了优质作品(哪怕只一部)的作家,留下了一个个显赫的位置,而对于那些制造平庸作品(不论何其多)的作家,则关闭着大门。
党和人民要求我们的文艺创作自觉地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文艺创作当然要有一定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质量。为此,我们的作家要本着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严谨的创作态度,在提高创作质量上狠下功夫,力求做到精雕细刻,多磨久练。愿我们的作家们记住列宁的一句名言:“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查看完整版本: [-- 作家的多产与优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