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评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矛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7月 -> 评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矛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也白 1982-07-31 00:00

评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矛盾

第7版()
专栏:专论

评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矛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张也白
一年多来,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矛盾重重,不断碰壁。对苏、对西欧盟国、对第三世界和对华关系等方面,具体政策同它想达到的目标往往相距甚远,顾此失彼,自相矛盾,陷于混乱和被动。美国对外政策之所以摇摆不定,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脱离客观现实、缺乏足够实力、内部政见不一、超级大国本质,这一切使它缺乏深思熟虑和协调一致的外交战略。里根政府正不断调整其对外政策,但在各方面的压力和制约下,仍难摆脱被动局面。
美国里根政府是在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的实力地位下降的历史背景下上台的。为扭转这种局面,里根政府执政后,打出了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整国威的旗号。在对外政策方面,里根政府的一些主要负责人曾发表过多次谈话,主要内容不外以下几点:一是恢复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二是加强美国传统的联盟,三是促进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四是“在节制和有来有往
的基础上”发展同苏联的关系。以上四点,曾被称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四根支柱”。
一年多来,里根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确实颇有一番“雄心”。但是它的对外政策在国内外均遇到强大阻力,在行动上显得步履艰难。许多事实表明,里根政府同它指责过的卡特政府几乎犯了同样的毛病:缺乏一项深思熟虑和协调一致的外交战略,往往造成政策上的相互矛盾和被动应付,并在执行中时时碰壁。

里根政府把同苏联对抗,以实力遏制苏联的扩张置于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一再声称要对苏联持强硬立场并奉行“联系”原则,即美苏关系的改善应视苏联在世界各地的行为而定。可是,在苏联仍然侵占阿富汗的情况下,里根政府却于去年4月宣布解除对苏谷物禁运,从卡特政府的立场上后退,并迅即同苏联达成协议,将为期五年的美苏粮食协定延长一年。以后,美国向苏联出售粮食的数量越来越大,大大超过了禁运前美国向苏联出口的粮食数量,在非农产品贸易方面也有扩大的趋势。尽管里根政府辩解说,美国采取这种立场“不可能被苏联误解为是软弱的表现”,这种倒退已经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非议。
人们记得,里根政府执政后,曾反复强调同苏谈判也要联系苏联在国际上的行为,针对去年2月苏共26大时勃列日涅夫提出的苏美首脑会晤的主张,里根当时表示,除非苏联“开始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动,否则,坐下来同他们谈判是毫无意义的”。可是,在苏联对外扩张政策没有丝毫改变和美国的“实力地位”尚未根本改善的情况下,两国于去年9月下旬举行了外长会晤。这是自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美苏间举行的最高级别会谈。在此之前,里根还写信给苏联领导人,表示愿同苏联“建立稳定的、建设性的关系”,并声称美国充分准备“考虑苏联的正当利益”。里根还表示对美苏首脑会晤感兴趣,甚至在美国谴责苏联严重插手波兰危机的情况下,美苏外长会晤以及在日内瓦举行的欧洲中程核武器会谈仍如期举行。所谓“联系”原则已被里根政府弃置不顾。
在同西欧盟国的关系上,里根政府认为,只有依靠它同盟国的密切合作才能“维持它作为世界强国所起的作用”,而以往西方联盟的混乱纯粹是由于美国丧失意志造成的;盟国所以对美国产生动摇,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实力地位的下降,只要美国能“始终一贯地改进同苏联的力量对比”,美欧联盟即能巩固。里根政府为此作出了象生产和储存中子弹那样的强硬决定。但是,出乎里根政府意料,它的强硬姿态遭到盟国的反对。西欧各国虽在安全利益上同美国比较一致,它们的安全只有依靠美国才能获得保障,但是,他们对“缓和”的看法同美国大相径庭。里根政府认为苏联利用“缓和”发展了军事上的优势并在世界各地扩大了影响,而西欧则认为自己从“缓和”中得到了各种好处;里根政府认为谈判军备控制的作用非常有限,而西欧则认为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西欧盟国出于自身安全利益,愿意美国对苏“坚定”,但又不愿美国把“坚定”推进而为“强硬”。它们害怕将紧张局势引进欧洲,担心自己可能成为美苏对抗的牺牲品。
美国要求西欧盟国增加军费,同它损害西欧利益的经济政策也是相互抵触的。西欧抱怨里根政府的经济复兴计划对它造成了严重影响。美国的高利率政策和贸易上的保护主义严重妨碍处于经济衰退之中的西欧各国的经济回升,特别是高利率政策使西欧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遭受冲击。西欧的货币大量流入美国,外贸逆差恶化。西欧国家为防止它们的货币垮台而被迫提高它们自己的利率,结果却抑制了投资,造成了失业率的升高。对此,西欧各国纷纷指责美国用牺牲西欧的办法来恢复美国经济,要求里根政府改变货币与金融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无力承担更重的防务开支的西欧各国正在抵制美国要它们增加军费的压力。
里根政府还要西欧停止同苏联的天然气管道交易。最近它甚至不同盟国商量,以扩大对苏经济制裁为名,禁止西欧的美国子公司和持有美国许可证的西欧公司向苏出口天然气管道设备,引起了西欧各国普遍的强烈反抗,掀起了轩然大波。华盛顿认为西欧国家的做法将加强苏联的经济、军事潜力并进而使西欧依赖于苏联,容易受到苏联的讹诈。但是,里根政府却为了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解除了对苏联的谷物禁运并进一步发展了美苏贸易。这使得美国难于在它对苏联进行制裁时要求西欧盟国采取联合行动。
里根政府一方面宣称美国要“努力同第三世界建立一种比较公正和负责的新关系”,以此来阻遏苏联在第三世界的扩张;但是,它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少政策,同这一目标风马牛不相及,甚至背道而驰,往往造成损人害己的结果。
里根政府较历届美国政府更为重视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把遏制苏联的扩张作为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环节。它的政策思想是要在努力调和阿以矛盾的同时,在中东国家中建立起抗苏的“战略一致”。可是,里根政府又不愿改变美国历来所持的偏袒以色列和拒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立场。甚至同猖狂好战的贝京政府搞什么“战略合作”,支持和纵容以色列对阿拉伯邻国的侵略。这就从根本上妨碍了它谋求“战略一致”的努力。美国想以一种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式来平衡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利益。它试图二者得兼,既想迁就以色列的无理要求,又欲争取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然而,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以色列拒绝全面公正地解决阿以冲突,同时不断发起挑衅,为缓和阿以冲突设置重重障碍。这使得里根政府的中东政策陷于被动,也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某些朋友处境为难,不得不避免同美国靠得太紧,从而给苏联以插手中东的机会。
里根政府对南部非洲和中美洲政策的出发点是要遏制苏联的渗透和扩张,维护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利益。但是,里根政府采取的行动恰好与此背道而驰。它一贯偏袒南非种族主义当局的态度并没有改变,并在中美洲一再支持那些脱离人民的独裁政权,这使美国同非洲和拉美人民处于对立的地位。特别不久前英阿关于马岛冲突中,美国背弃中立,支持英国,对阿根廷进行制裁,更引起了拉美各国的愤懑,疏远了它同拉美国家的关系,这些都有利于苏联在这两个地区的扩张。
里根政府在南北关系上,仍然坚持一种既损人又害己的不明智的政策。迄今为止,它还没有在同第三世界经济合作方面提出过什么积极的东西。它低估了发展中国家要求保持独立和发展经济的强烈决心。美国维护不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旧的国际经济体制,向第三世界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到头来也害了西方发达国家自己,并使美国处境孤立。
里根政府在对中国的关系上也使自己处于自相矛盾的地位。里根政府成立后,曾就中美关系发表多次声明,表示要根据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原则,继续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一再声称不能“抛弃台湾老朋友”,不愿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坚持推行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它的不愿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对华政策已经使中美关系面临倒退的危险,并将带来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尽管里根政府自称有一套明确的对外政策,但是它缺乏深谋远虑,具体政策同它想达到的政策目标往往相距甚远,常常产生顾此失彼和相互矛盾的现象。加上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前后不一,时而发表一些自相矛盾的言论,就更使它的对外政策陷于混乱和被动。

里根政府在对外政策上产生的种种矛盾绝非偶然。应该看到,这些矛盾有其深刻的内在根源。
(一)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脱离了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它的一些政策指导思想违背了时代的潮流,同当代的现实格格不入。
例如,里根政府视一切国际问题之解决都围绕美苏两极。把复杂的国际动乱都简单地归之于苏联的插手,而对盟国的利益以及第三世界的错综复杂情况往往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理解。由于地理条件以及政治、经济利益上的不同,美国同它的西欧盟国对国际事务的看法必然存在差异。西欧对苏的政治、经济关系,比美国重要的多。因此,它们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策就有自身利益的考虑。里根政府竭力要恢复美国对盟国的“领导地位”。然而,在美国同它的西方盟国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结构上的根本变化的今天,这种对领导地位的迷恋不过是难以实现的一厢情愿。在安全上,西欧仍然依赖美国,但经济上已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它们越来越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里根政府不顾这一切,硬要盟国服从它的对苏战略,这必然使美欧矛盾加剧。
在中东,广大阿拉伯国家面临着以色列和苏联的双重威胁。它们尤其重视以色列侵略的危险,要求美国改变偏袒以色列和无视阿拉伯人民利益的立场。美国一味强调优先考虑苏联在中东的扩张,但是没有抓住中东问题的症结所在,迫使以色列接受合理主张,妥善解决阿—以冲突。这同阿拉伯人民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第三世界内部存在着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又往往同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里根政府看到了苏联在第三世界动乱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但是未能正确掌握和对待第三世界内部不可避免的变革。那种单纯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和以对待抗苏的态度来划分敌友的做法,以及力求在第三世界动乱地区稳定和维持现状的愿望,是不现实的,也是一种将复杂事物简单化的做法,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二)里根政府缺乏实现其政策目标的足够力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外政策的摇摆和不稳。
里根执政初期,提出了“以实力求和平”的口号,把重整军备,以实力遏制苏联当作最重要的战略目标。然而,由于美国实力地位的下降和苏联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美国自身的军事力量已不足以遏制苏联的扩张。去年下半年,美国的经济又陷入新的衰退,里根政府的经济复兴计划看来无法如愿以偿,大幅度增加国防开支和迅速扭转不利于美国的力量对比趋势的愿望,也难以实现。里根政府认识到要在军事上遏制苏联的扩张,必须依靠同盟国的密切合作。但是,西方盟国同美国在对苏政策上的尖锐分歧又严重地妨碍了这种合作。今天美国拥有的军事力量,由于国内外的种种牵制,也“并非可以随时拿来使用的政策工具”。加之,里根政府鉴于经济上的困难,大大削减了美国的对外援助。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今天美国同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时的美国已大不一样,力量衰落了下来。在这种力不从心的情况下,里根政府不得不被迫调整它的对苏政策,改变它执政初期的强硬做法。
(三)里根政府内部的分歧以及美国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给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带来混乱。
里根在竞选时曾说,“美国需要以一种统一明确的声音说话,以便使世界上的朋友和潜在对手不致误解”。但是,他上台之后,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外政策上仍然存在严重的混乱。国务院、国防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之间的官僚政治利益之争此起彼伏。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华盛顿发出的声音不是一个而是几种不同的调子”。里根政府的高级官员包括国务卿黑格在内,由于政见不一,倾轧不已,不得不一个个去职,可见内部争斗之严重。这不能不加深里根政府外交政策的困难。
(四)超级大国的本质决定了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矛盾无法避免。
在美国的外交史上,美国历来凭借其大国的优势力量处理国际事务。这种优势的观念一直影响到现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争中的“暴发户”,在西方世界更是拥有压倒一切的力量。虽然越南战争的失败和美国国力的衰落给它以沉痛教训,但美国国内的传统保守势力仍然缅怀美国历史上力量占优势的年代,一心想“旧梦重温”,恢复和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即体现了这种传统的保守主义观点,认为美国必须是“第一号”的,似乎凭借美国的优势力量就能影响和控制事态的发展,要求其他国家顺从美国的意志,跟着美国走。美国政府虽也曾宣布,反对任何国家的霸权主义是美国的国策,但是,它自己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又往往推行霸权主义。这就是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根本弱点所在。

一年多来,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矛盾重重,不断碰壁。在这过程中,它看到了自己在处理对外关系中的困难处境,正在不断地试探调整其对外政策。不管里根政府是否愿意,它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正视当代世界的现实,被迫修改它的某些对外政策思想。但是,尽管里根政府调整了它的对外政策,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这种调整仍然是很有限度的。美国今天在世界上面临的许多难题不是仅仅依靠政策的有限调整,或者单凭总统的意志和美国本身的力量所能解决的。不能不看到,里根政府调整对外政策还受到国内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最近一个时期,美国的极端保守派十分活跃。它们通过多种途径向里根政府施加影响和压力,要求里根恪守竞选诺言,坚持保守主义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里根政府不得不做出某些强硬姿态,放慢政策调整的步子,以抵挡右翼的强大压力。总之,处于当政地位的里根总统总是要采用实用主义的权术来平衡和调和其对外政策面临的种种矛盾的。但是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制约下,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仍然难免陷于被动。


查看完整版本: [-- 评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矛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