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欢笑的晋南农村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8月 -> 欢笑的晋南农村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进兴 李果 1982-08-31 00:00

欢笑的晋南农村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欢笑的晋南农村
本报记者 张进兴 李果
今年晋南农村麦子丰收的喜讯在山西传开了。先是听说襄汾县一位农民卖给国家小麦1.008万斤,后又得知曲沃县一户社员一次交给集体和国家小麦1.3万斤,新绛县一户农民向集体和国家交售小麦2.8万斤。
丰收的喜讯吸引着我们前往采访。
夏日的晋南,烈日炎炎。从临汾去曲沃,我们看到在通往各个粮站的路上,满载着小麦的汽车、拖拉机、小平车,络绎不绝。农民争着向国家多交粮的心,比夏天的烈日还要热。
途中听到一个消息:襄汾县南辛店公社新民大队社员李五娃,今年小麦总产1.5万斤,一次向国家交售小麦1.008万斤,超过应交任务的12.7倍。对李五娃热爱社会主义的风格,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予以表扬。这不仅是对李五娃一家的表扬,也是对夺得丰收的晋南农民的祝贺与鼓励!
麦收后的一天下午,曲沃县委书记王润田和副县长卢鸣凤,到史村公社大杨大队看望交售小麦1.3万斤的张玉华一家。我们也特意赶去了。
当他们到张玉华家时,村里的社员也一群群地拥了进来。一霎时,大门口、台阶上、院子里,到处挤满了人。
王润田把奖售的自行车和缝纫机交给了张玉华。张玉华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咧着没牙的嘴,两眼笑眯成一条缝,抚摸着新缝纫机,一边连连对县委书记说:“咱庄稼人,几辈子都还没用过这么好的东西。”一位年轻人开玩笑地说:“用这机器,还得给您老办个训练班,学几天技术哩!”一句话说得满院子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张玉华全家6口人,除在自己承包的6亩地上种小麦外,还在投标承包大队的45亩苹果园里套种小麦。今年除收500斤大麦和1,200斤油菜籽外,还收小麦1.8万斤。在场的史村公社干部向县委书记汇报说:全社产万斤以上小麦的农户有40多户,一向被人称为“讨饭村”的新村大队,过去刚收罢麦就有人出去讨饭,今年小麦多得吃不了,家家户户有余粮。有人接过话说:“今年是个‘喜’年,大人喜,小孩喜,人人都欢喜!”这话又引得人们欢笑起来。
我们来到离曲沃40多里的新绛县时,县长王建恒对我们说:西关大队社员张金升,承包了42亩地,加上自己9亩口粮田,共收小麦35,700多斤,平均亩产700多斤。除向集体交承包粮1万斤外,向国家交售粮1.8万斤。当时县里问张金升有什么要求,张金升说:“请县里来一辆汽车,100条麻袋,帮我交售粮。”王建恒说,你看,农民真正有了经营自主权,说起话来气壮腰粗了。
当王建恒和县委副书记翟志诚在锣鼓声中,把一块“劳动致富光荣”的玻璃匾送到张金升家时,还特意给张金升胸前戴了一朵大红花。这位五十七岁的农民激动地对大家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家怎能有这么多的小麦!”
有人问张金升,为啥卖那么多粮食,自己不多留些?张金升回答说:“人均吃到800多斤小麦啦。再说,好政策又不变,明年比今年打的粮食还要多,留那么多小麦干啥?!”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政策好,人心定,“劳动致富光荣”的思想,已经在人们心中扎下根了。


查看完整版本: [-- 欢笑的晋南农村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