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奥兰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08月 -> 奥兰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柯月霖 1982-08-31 00:00

奥兰行

第6版()
专栏:阿尔及利亚通讯

奥兰行
本报记者 柯月霖
汽车进入奥兰,从高速公路转入海滨大道,一边是湛蓝的地中海,另一边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平坦的大道,翠绿的林带,使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奥兰作为阿尔及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具备一般阿拉伯城市的风貌,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奥兰汽车之多,为全国各城市之冠。街上来往车辆据统计每天超过4.5万辆。圆顶尖塔的清真寺,哥特式建筑的教堂,散布在全城各处。马路上,固然不乏披长袍的穆斯林妇女,也有不少袒胸露肩的仕女。以城市的布局来说,这座山城面向海滨的一边矗立着一排排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断向四周扩展,而另一边却聚集着一批古老的建筑群,这就是奥兰的老城——西迪埃尔乌阿里。新老两边,远看真是泾渭分明。
西迪埃尔乌阿里曾经是奥兰的心脏,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层叠的房屋,曲折的小巷,尖顶的清真寺,古老的宫殿,挺立的堡垒,近似阿尔及尔的卡斯巴。1790年的一次大地震,使房屋受到严重破坏,以后城市就逐渐向海滨转移。但这里目前仍有2.8万人口。去年9月,在省政府领导下,成立了西迪埃尔乌阿里改建委员会,考虑在维持原来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前提下,把它改造成现代化的居民区。但一些比较著名的古迹,如具有土耳其建筑风格的巴夏清真寺,将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独立二十年来,奥兰有了很大的变化。独立前后,殖民主义者的“秘密军队组织”,到处屠杀破坏,奥兰所受的创伤最重。当时占奥兰总人口56%的外国人,主要是法国人,在独立后也陆续撤走,一度造成经济停滞,市面萧条。经过奥兰人民的努力,经济恢复了,而且有了迅速的发展。二十年来,兴建起50多个国营工厂;扩建了公路、港口和机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网。为了保证城市的安宁和减少污染,奥兰今后打算发展一些中小型的轻工业,集中力量发展旅游和文教事业,而把大型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建设,放到它的卫星城市阿尔泽。那里已经建成一个石油化工城,分布着天然气液化厂、炼油厂、各种类型的肥料厂以及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港。
离奥兰市中心25公里的“安达卢士”旅游中心,是阿尔及利亚最吸引人的旅游胜地之一。逶迤的海滩,雅致的别墅,食品丰盛的饭馆以及形形色色的文娱体育设施,招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每月多达3,500人,还不包括短暂停留的客人,为国家增加了大笔收入。
奥兰的文教事业,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独立前,奥兰大学只有学生三、四十名,现已增长到1.3万名,教授等各级教师达952名。1978年开始施工建设的奥兰科技大学,规模更加庞大。它实际占地面积将相当于整个奥兰市的三分之一。总投资为38亿第纳尔。工程分为三大部分:大学本部,文化和生活基地,医疗中心。整个工程将于1989年竣工。这所大学建成以后,可招收学生10,000多人。它将大大加速本国科技人材的培养,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附图片)
奥兰街头一瞥。 
                柯月霖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奥兰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