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句”和“两万”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10月 -> “一句”和“两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铁信 1982-10-31 00:00

“一句”和“两万”

第5版()
专栏:随笔

“一句”和“两万”
赵铁信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的人作品很不少,但流传者寥寥无几,或者根本没有流传下来一点东西;有的人作品屈指可数,但能流传后世,为人称颂。清代的乾隆皇帝颇爱题诗,每到一地必有诗。据说,他一生写过近两万首诗,可惜一首也没有得到流传,在文学史上未有一席之地;而宋代诗人潘大临诗作极少,他的《题壁》诗刚写完“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忽然催租人来到,由于受到惊扰,终未写成。但这一句诗却成了千古名句;成语“满城风雨”就是由此诗而来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琢磨一下,恐怕还是作品的质量问题。乾隆的写作态度极不严肃,诗的内容空洞,格调平庸,因而不受人们欢迎。而潘大临创作态度极为严肃,不求数量讲质量,他的诗出自肺腑,内容丰满,艺术精湛,因此颇受欢迎。须知历代读者的要求都是“宁可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
我们有许多作家勤奋写作,总希望“多留文字在人间”,多给人民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这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但是,也有的作家,特别是某些青年作家,常常草率成篇,写作快得惊人,作品多得出奇。他们有的作品粗制滥造,甚至胡编乱造,没有多大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代代流传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经过作家付出巨大心血、千锤百炼、精雕细刻的艺术珍品。唐代诗人贾岛为写“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整整琢磨了三年时间。他自己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清代作家曹雪芹用尽全部心血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七易其稿,整整写了六年。《安娜·卡列尼娜》反复修改了十三次。《复活》仅一个开头就写过二十次,晚年间,一个作品的序言竟修改过一百零五次。可见,艺术精品并非易得。
文学创作属于精神生产,它同物质生产一样,首先是讲究质量的。对此,作家应引起高度重视。与其写十篇粗制滥造的作品,不如写一篇质量高的作品。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不怕书籍少,但它们必须生动。平凡的书在书架上没有地方摆。”
强调作品要讲究质量,并不是不要数量,也决不是说作品写得快、发表得多的质量一定低。如果作家能做到“高速、多产、优质”,那当然是最为理想的。
总而言之,作家应首先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努力下苦功夫、硬功夫,提高自己作品的质量。
愿我们大家牢记列宁的名言:“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查看完整版本: [-- “一句”和“两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