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草原风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11月 -> 草原风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周明 1982-11-30 00:00

草原风情

第8版()
专栏:

草原风情
周明
出了拉萨市,我们的车子一直在皑皑白雪群峰的围绕中穿行。可是过了羊八井地热站不久,突然眼前展现一片辽阔的牧场,那青翠的牧草,潺潺的溪流,如朵朵白云似的羊群和肥壮的马群、牦牛群,以及那点点闪烁着白光的帐篷,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秋天的藏北草原是多么迷人啊!
我们真希望车子慢点走。进入草原后,我们索性请司机停下车来,在可爱的羊群、牦牛群中嬉戏,在绿草如茵的牧场上漫步,多么惬意呐。直到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晚霞消失的时候,我们进入海拔4,300米的当雄县城。
据说,当雄过去叫“当”,藏语是“选地”的意思,即早年蒙古军队驻地。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副县长。中年人。他同几位一起来的藏族干部用藏语热烈交谈着工作。他的衣着很简朴。体格健壮,脸晒得黝黑。但是他的汉话也讲得蛮好,只是那语调却是道地的“西藏汉话”。我们一时分不清他是一位汉族还是藏族同志?不过从他叫吴文春的姓名看,可能是个汉族。但他的模样、衣着、风习,特别是讲得一口流利的藏语,却使我们怀疑自己的判断了。晚饭后,他又热情地来到招待所,向我们详尽介绍这个县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关于畜牧业方面。对于当雄县过去和现在畜牧业发展的状况,包括牲畜的头数,历史上的收购任务,牲畜的常发病,牲畜的改良,草场的改革,以及远景规划,他了如指掌、倒背如流。这使我们很诧异,他,究竟是外来的汉族同志,还是本地土生土长的藏族干部呢?
当晚,我们便急不可待地闯进他的家门。迎面见到的是一个藏族女孩。室内陈设都是藏式家具和摆设。老吴招呼我们坐在外间的藏桌旁,他用藏语从里屋招呼出一位谦和的藏族妇女,介绍说:“这是多吉玉珍同志,我的爱人”。
我们问她在哪儿工作?“县新华书店。”她回答说。多吉是牧民出身,十七岁到内地——咸阳西藏民族学院学习。学了九年。毕业后分配回西藏。先是在林芝部队农场锻炼——就是在这儿她和吴文春相识、恋爱、结婚。后来两人一起回到当雄工作。她说:老吴虽是个汉族,又是遥远的东北人,但我们相处得很融洽,生活也很幸福。
呀,原来是这么回事。吴文春是汉族。他们是汉藏结合的美满家庭。那么老吴又是哪年到西藏的呢?他的经历是怎样?我们真是急于知道。可吴文春呢,微微一笑,却不慌不忙地端起酥油茶,一再要我们喝下去。他客气地说:我的经历很简单也很平常,没啥说头。
这时,多吉在一旁笑着说:“他还是北京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呢!”
“是吗?”我惊奇地问。
他说:“是的”。
他这才不无感慨地向我们叙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他今年四十二岁。1966年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毕业。因为在班上担任党支部书记,“文革”中他也受到冲击。当时他虽然还患有高血压症,却一赌气报名进了西藏。那时什么远呀苦呀困难呀全然不顾。进藏后先是被分配林芝部队农场锻炼。就在农场和藏族姑娘多吉相爱结婚。两年后他们都被分配到藏北牧区当雄县。他在该县偏僻的纳木湖区担任区政府文书,干了三年。后来调县政府任牧业科长。去年又担任了副县长。
我们自然并不满足这样填表式的介绍。在他的身上,难道仅此简单的经历吗?不会的。只不过吴文春自谦罢了。恰好,第三天我们要去纳木湖,据说那是世界高山湖中地势最高的内陆湖之一。他在那儿工作过,熟悉情况,准备陪我们去。这当然太好了。今夜,我们只好遗憾地告辞了。
9月14日清晨,我们乘车向纳木湖进发。我和吴文春同车。一路上他兴致勃勃地察看着窗外羊群、牛群和草原,谈论的也是牛、羊、草。还不断和一些熟识的牧民亲热地打招呼。他还津津有味地讲述了对牛、羊、牦牛的品种改良的实验情况。他是有一番打算的,有点雄心壮志的。言谈间,看得出他是深深地爱上了西藏、爱上了牛羊和草原。
“噢哟,到山顶了!雪山!雪山!”一位诗人喊起来。
这时,吴文春站在车旁,招呼我们大家走拢来。象是泄露一件机密似的,他悄声说:“这儿,可是5,700米的高度了。”大家开玩笑说:记下这个时刻!——也许这个时刻确是值得记忆的呢。
忽然,我们同行的藏族诗人饶阶巴桑认真地问老吴:
“你是当地藏族人?”
大伙乐得笑了。瞧,这个彻底“藏化”了的吴文春,竟也“瞒骗”过了藏族诗人!
在山顶,当我们稍事休息,观赏了绮丽的雪山风貌后,车子又发动起来,继续向纳木湖方向疾驶……


查看完整版本: [-- 草原风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