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拾了些小石子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12月 -> 拾了些小石子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冯骥才 1982-12-30 00:00

拾了些小石子儿

第8版()
专栏:

拾了些小石子儿
冯骥才
一任何新鲜的东西一出现,它怡悦你的耳目,撩拨你的心情,占有你瞬息间的全部感受,使你难以掂出它真正的分量,判别其中的是非。
不过,莫要以为它欺骗了你。宇宙里,人生中,世界上,一切都需要时间。二
我在海边收寻美丽的石子儿。
在被潮水抚平的沙滩上,石子儿五颜六色,好似一颗颗奇异的宝石镶在上边。有的华贵,有的古怪,有的洁雅,有的深沉。有的象一只眼睛,一滴泪,或是缩成方寸的峥嵘的山峰。每一个发现,都令我唏嘘、欣喜和惊叫,珍惜地拾起来,当做宝贝一样装进衣兜。
过后,我把这丰富的收获从兜里掏出来,放在桌上一看,却十分扫兴。我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把这种黯淡的、无趣的、普通常见的石子拾起来的。甚至当初还如获至宝。我把这些石子来回翻检两遍,竟然没有几颗可以存留的……
我从几年来发表的小说中自选这本集子时,又一次体验到那次拾石子的感受。真的!真的!大多是有色无光的石子儿!三
历史和现实的量具,往往不是同一个。
在当时,评判一部作品,难免出于需要,或发自情感。情感和需要都是可变的,这么一来,就使量具的刻度失去客观的常态。但谁也不怨,这都是一任自然的。
然而,历史的尺子却冷静、苛刻和无情,它还常常要对现实留下的一切再衡量。真正达到去伪存真。它是最后一道公正无私的关卡。一切曾经被夸大或被屈缩的,都要恢复原状,使其以各自的生命力自由蔓延下去。这么一来,短命的便葬身尘埃,长命的则老而不死。这就不必惊讶——为什么某些红极一时的畅销书,转瞬便被人们遗忘。
古往今来的文学大师们写作时,无不考虑作品的生命力。作品要献给同时代人,作用于社会,也要留给后人。任何民族的文化如果只重急功近利,它就不会有遗产,也不会有真正的文化建设可言。
作品传衍,一靠真实的力量,一靠艺术的力量。在文学中,艺术是一种思维,其间含着思想的成份。我用这道理检查一遍自己的作品,所获得的,除去惭愧,多少在认识上得些长进,为此我要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若不是他们要我编这本《自选集》,就引不出如上的想法。
寥寥数言,亦算做序。
1982.12.12


查看完整版本: [-- 拾了些小石子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