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不留遗产”的联想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2年12月 -> “不留遗产”的联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秋生 1982-12-31 00:00

“不留遗产”的联想

第8版()
专栏:

“不留遗产”的联想
李秋生
近年以来,报纸上发表过不少“不留遗产”的事迹报道。党内外的许多老同志,不把可观的遗产留给子女,支援了四化建设,显示了他们闪光的内心世界。
读了这些报道,使我有一点联想,这些老同志不留遗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不给子女留下不思进取的“安乐窝”,但有些子女虽然没有得到大笔金钱,仍可凭借长辈的名誉和声望在社会上谋取私利;有的甚至自恃“根红苗正”,违法乱纪,做出损人格、丧国格、违法乱纪的丑事来。由此看来,似更可引申一下,在不留物质遗产的同时,却要为子女留下“精神遗产”。离休干部、原某军分区司令员陈洛平临终没给子女留下一分钱,但他给子女留下了身上取出的三块弹片,并叮嘱子女: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留在我身上的三块弹片,以后分给你们一人一块留作纪念,看到它就更应该艰苦奋斗,努力工作。这种做法很值得赞扬。
当然,留下“精神遗产”,不仅仅是在弥留之际留下宝贵的嘱咐,更重要的是平时的言传身教。在这方面,我们一些令人敬爱的老革命家堪称楷模。他们不仅重视自身的思想修养,为子女作出好样子,而且在百忙之中严格教育子女。刘少奇同志的一个儿子于五十年代出外留学曾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少奇同志曾先后写了三封长信规劝他,终于使他转变了认识。陈毅同志也经常写诗勉励子女“少年莫浪投”。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自己没有子女,但他们为教育培养侄儿侄女和烈士遗孤花费了许多心血。有些同志总感到工作忙,很少有空来过问子女的思想情况。忙于工作是对的,但培养接班人也是我们的革命任务,也应挂在心头。


查看完整版本: [-- “不留遗产”的联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