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甲骨文合集》评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1月 -> 《甲骨文合集》评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诚 1983-01-31 00:00

《甲骨文合集》评介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甲骨文合集》评介
赵 诚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能依靠金文和《说文解字》来研究古文字,所以对中国文字的起源以及金文以前的中国文字几乎一无所知。同样,由于只能依靠《史记·殷本纪》和零星文献资料来研究商代史,所以对商王朝历史的认识是很贫乏的,根本谈不上全面地了解商代的经济、政治、风俗等等。
十九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发现了一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甲骨文”,使上述的情况有了根本的转变。甲骨文材料是当时的实物史料,既新颖又丰富,它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经过一段不太长时期的研究,学者们就能利用它勾画出商代社会的概貌。同时,由于甲骨文的出土,人们对古文字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系统。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不少学者非常注意搜集和公布甲骨文的资料,在短短几十年中,出版的甲骨文资料书竟然达到一百多种。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学者们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多,因而每一个学者搜集到的甲骨文材料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再加上工作条件差,印刷技术不高,所以当时出版的甲骨文资料书都有一些无法弥补的缺陷,如真伪不分、拓本割裂、摹本失真、印本比原拓缩小、印刷不清楚等等。除此而外,同一骨的正、反、臼,同一甲的正、反,常常不能著录在同一书中。有的同一片甲骨,碎折为二,分别著录于两种书中,有的同一片甲骨在不同著录书中重复发表,而有的拓本却从未发表过,甚至有的甲骨还未经墨拓。这些,都不利于甲骨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将已经出土的甲骨拓片集中起来,编一部集大成的甲骨文工具书,就成为从事中国古文字和商代史的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但这在旧中国是无法完成的。
1956年,正当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郭沫若同志提出了编纂《甲骨文合集》的建议,并列入了全国规划。经过二十六年的努力,这部由郭沫若同志主编、胡厚宣同志任总编辑的集甲骨文大成的资料书终于编成,并已由中华书局负责全部印成,共十三巨册,这完全可以说是甲骨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甲骨文合集》图版部分将甲骨分为五期:一、武丁期;二、祖庚·祖甲期;三、廪辛·康丁期;四、武乙·文丁期;五、帝乙·帝辛期。每一期下又分为二十二类:一、奴隶和平民;二、奴隶主贵族;三、官吏;四、军队、刑罚、监狱;五、战争;六、方城;七、贡纳;八、农业;九、渔猎;十、手工业;十一、商业、交通;十二、天文、历法;十三、气象;十四、建筑;十五、疾病;十六、生育;十七、鬼神崇拜;十八、祭祀;十九、吉凶梦幻;二十、卜法;二十一、文字;二十二、其他。将甲骨文这样分期分类地加以编纂,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使研究工作者能很快地检出所要的材料,对于初学者也能起到引导入门的作用。
一般地说,研究古文字的人比较少,研究甲骨文的人就更少。由于资料难得,甚至专业人员也无所措手足,更不要说青年学者了。但有了《甲骨文合集》这样大型系统化的资料书,可以解决好多问题,现在要取得甲骨文的一般知识不会有多大困难了。可见《甲骨文合集》的编成和出版是我国解放后三十多年来社会科学方面的有极大意义的学术成就。对于深入研究甲骨文字本身,深入研究中国古文字,深入研究商代政治和社会,它将起到极大的奠基的和推动的作用。


查看完整版本: [-- 《甲骨文合集》评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