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踩着困难前进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2月 -> 踩着困难前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鲍世绍 马世琨 1983-02-23 00:00

踩着困难前进

第6版()
专栏:坦桑通讯

踩着困难前进
本报记者 鲍世绍 马世琨
“困难是严重的,人民是坚强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此间一位外国经济专家对坦桑尼亚目前经济形势的概括。的确,在顺利的环境中可以听到一个民族的笑声,在困难的际遇中更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精神。
今天,人们要是来到达累斯萨拉姆,定会看到这里商店中物品缺乏相当严重。政府文告和报纸说,原料和零配件的短缺,导致全国三分之一的工厂暂时停产,工厂平均开工率为三分之一,在上两个财政年度内,工业生产分别下降17%和28%;粮食连年减产,经济作物产量普遍下降。国际收支恶化,外汇匮乏;外贸赤字连续四年高达五六十亿先令(约9.2先令合1美元),超过同年的出口收入。
但是,就在这个时刻,人们听到了尼雷尔总统充满信心的声音:困难可以使人奋发,挫折能教人成熟……
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坦桑尼亚广大人民是坚强的,政府态度是积极的。他们不仅承认困难,正视困难,认真地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而且正从困难和挫折中引出必要的教训,为战胜困难制定出必要的措施。
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是造成坦桑尼亚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坦桑尼亚独立虽已二十多年,但长期殖民统治所形成的单一经济还没有来得及根本改变。国家外汇收入的80%来自咖啡、棉花、腰果、丁香和剑麻等5种主要经济作物的出口,国内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80%依靠进口。正如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讲师切邦达所指出:“这些年来西方国家一再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售价,使我们深受其害。”
进口石油耗资巨大,也是造成坦桑尼亚经济困难的一个原因。坦桑尼亚不生产石油,然而石油却占国家能源消耗的70%。1972年进口石油的支出是2.69亿先令,1981年增加到20.5亿先令,相当于当年国家外汇收入的一半。多年自然灾害,政府机构庞大,行政开支太多,生产效率不高,以及在探索国家发展道路过程中难免的失误等,也是造成当前经济困难的因素。对此,坦桑尼亚举国上下并不讳言。
针对上述情况,坦桑尼亚政府在执行1981年国民经济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去年又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结构调整计划。这些调整计划的实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果断的。两个计划都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强调扩大粮食生产,改善农业供销系统,增加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出口量。为此,过去两年,政府多次大幅度地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收购价格,增加对农业的投资,鼓励小农经济发展。农业是坦桑尼亚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生产部门产值的75%,农产品出口占国家出口总值的80%。经济专家普遍认为,坦桑尼亚“通过振兴农业来带动国民经济复兴,这是明智之举。”1981年,经济作物出口已比上一年度增加26%,1982年的情况又进一步改善。这些初步成效,犹如在困难的阴云笼罩中露出了一线曙光,使人们受到鼓舞。
在工业方面,结构调整计划明确规定,今后几年内不再建设新的项目,而是巩固已有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能力,关闭一些经营不善、耗费外汇过多、对克服目前困难无直接补益的项目。用国内生产的资料替代外国生产的资料,减少工业生产的进口成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反对贪污浪费等措施,也必然会日益产生积极的效果。此间人士认为,目前坦桑尼亚为克服困难所采取的措施显然是对症下药的,符合国情的。
此外,在缩减开支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也是严格的。计划执行期间,政府将持续大幅度削减年度发展开支和行政开支,控制石油进口量,继续实行机动车辆燃油配额制。与此同时还禁止进口小汽车,禁止一切“不能直接促进国家经济近期健康发展的国外旅行”。
坦桑尼亚革命党和中央政府不断号召各级党政干部要以身作则,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以便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打一场“经济战”,战胜困难,复兴经济。
面对暂时的但却是严峻的困难,一个国家经济的复兴,必然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从坦桑尼亚政府所采取的果断措施和坦桑人民固有的勤劳、坚毅的精神,完全相信这个真理:不倦的耕耘,终有收获。他们将会踩着困难前进。


查看完整版本: [-- 踩着困难前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