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美国:广阔而狭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2月 -> 美国:广阔而狭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宾雁 1983-02-28 00:00

美国:广阔而狭小

第7版()
专栏:

美国:广阔而狭小
刘宾雁
初到衣阿华,首先引起我注目的,是这个小小城市中六万人口所享有的充裕的空间。
在宁静而整洁的街道两旁,是一幢幢小巧、别致、色彩和式样绝少重复的住宅。一家一户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每幢房屋,或以其典雅庄重,或以其轻快明朗,显示自己不同的性格,同时又在屋顶、门廊、阳台乃至窗子的式样上争奇斗胜。于是,一时间,我便好象堕入了彩色动画片中的世界。
这儿的所有建筑,一概没有围墙。不要说高高的砖墙,就连矮矮的木栅也没有。每一张门窗都直接面向着世界。房前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坪,房后则是一片树林,或大小不等的庭院。据说,住宅不设围墙,是美国人的一个传统,只有豪富之家例外。不过传统和习惯也是会改变的。现在衣阿华市夜晚锁门的人家就比过去增多了。至于纽约那样的大城市,一家甚至需要五六道门锁。
人呢?除市中心的几条街道和衣阿华大学校区的中心,你很少见到行人。偶尔,会有一两个青年男女从你身旁掠过,往往还向你投过一片微笑。那是跑步锻炼的学生。
这时,你会吃惊地发现,一只小小的松鼠跑到你跟前,然后又从容不迫地越过马路,爬上一株枝繁叶茂的橡树。它们没有一点点惊慌或恐惧。在依山而立的聂华苓家里,我们常常可以打开窗子,同伏窗张望的灰色或褐色的小松鼠握握手。
与纽约、旧金山等典型的美国闹市那种令人窒息的迫促感相比,于是便不免联想到:人需要一定的空间!每个人享有更多的空间,是这里人和自然(包括林木)可以和睦共处、相互受益的一个主要原因。难怪日本作家健次在写给东京他孩子的信中尽情地描绘了一番衣阿华的松鼠呢。狭小的日本列岛早已负担过重了。他们觉察较早,控制了人口的增长。
美国人奚落自己说,他们国土上最多的两种动物是狗和警察。其实,比起狗的庞大队伍来,警察要逊色多了。久居美国的台湾朋友告诉我:你看那美国的狗,没有一条是低头夹尾、冷眼看人的。果然如此,看上去一个个怡然自得,同松鼠,同纽约和旧金山等大城市中的鸽子一样受到保护和宠爱。没有人侮弄它。不过,在人与狗的关系中,也反映出美国人与人关系中的一个问题。狗是不需要你去戒备的,它和你也不会发生什么法律上或道义上的纠葛,却可以作一个忠诚伴侣,使你不觉得那么孤独。还有一点实用价值——为一般人守门;给盲人引路。现在又在训练狗以它的听觉为耳聋的人服务了。不然,美国今天人与狗之比也就不会是二比一了。
在美国生活4个多月,走过十几个大小城市,细心计算过,总共只遇到过4个孕妇。这个数字当然得加点码,因为,据说美国妇女并不以大腹便便为荣,孕妇是很少上街的,况且我只能计算行人,坐在汽车中间的女性就无从观察了。但统计数字也足以证实我的印象。衣阿华州从1970年到1980 年的十年间,近300万人口中只增长了不到10万人,相当于3.1%。翻开1982年《中国百科年鉴》,亚洲人口为北美的10倍多,而土地面积却只比北美多出1倍多。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少于美国,人口却是它的几乎5倍!当我们驱车驶过衣阿华州和伊里诺斯州的公路时,观望两侧田野,常常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华北平原了。从这个幻觉中唤醒我的,是那里没有密密麻麻的村庄,我们的田野中也没有那些庞然大物——银色的谷仓和青贮饲料仓库。
美国人是爱孩子的,自己生不了,也要想方设法出很多钱抱养一个。那么又为什么不愿多生孩子呢?他们要生活得舒适一些,不以享今生今世之乐为非;也以相同的人生哲学用于子女,而不满足于使他们仅仅得到温饱。你走进美国多数人、即中产阶级的家宅,便会看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有一间单独的卧室或游戏间,堆满各色玩具和图书。要使孩子成长好,还要受大学教育。这就要花钱,要操心,还得有些积蓄。为了维持一个三四口之家的中等水平的生活,夫妇二人已经必须同时工作,全力以赴了。多生一个孩子,就会使今天的生活水准下降一步。
美国人也不会有那种养儿防老的念头。美国一向崇尚个人主义,包括强调个人独立自主,以不倚赖别人为荣。孩子从十二三岁起,自己就要在课余找点零工做,赚点零用钱了。满十八岁那一天,便对父母郑重宣告:“我现在是大人了。”把家里的大门钥匙一交,走人啦。无论家里多么富,上大学靠父母是不体面的,至少一部分费用要自己去挣。因此,到父母年老了,做子女的并不觉得自己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做父母的也不指望靠子女过活。在美国确实有不少老年人晚境堪怜,但这些人孤苦伶仃,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子女。
过去五十年中,有三十年之久,美国人不能不为自己和子女经济上的安全担忧。近几年,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发展,这种忧虑又在叩击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的家门了。自然的空间虽然宽阔,人生的空间却逐渐狭小起来。衣阿华州是美国的主要农牧业州,愁的不是填不饱肚子,而是过剩的农牧业产品销不出去。现在,他们不再把牛奶倒到大海里了。除向困难户发放低价食品券外,从去年9月起,衣阿华州还每月免费发放大量的乳制品,以减轻储存上的开支。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外流。《底莫因纪事报》(一家办得很好的州报,在美国名列第十二,独家获得过14次普利策奖)去秋发表过长篇调查报道,说是已有八万户人家迁出本州,到南方谋求生路去了。
1982年内,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四十年代以来的最高峰——10.8%。全国失业者有1,100万人,还有150万人已放弃希望、不再找就业机会,因而没有列入失业者的数字。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经济上如此先进和富足的国家竟然有这么多的人难以找到工作的机会!生活的空间对于他们竟是如此狭小!
而就在这同时,伴随失业而失去固定收入的美国人,正在因无法偿付住宅的分期付款而不得不离开宽敞、舒适的家屋,在冷风瑟瑟之中寻找蔽身之地。美国的主要工业之一的建筑业呢,却又为卖不出建成的住宅而面临严重危机,其结果又是造成新的失业队伍!
我在给《底莫因纪事报》写的一篇文章《那么富,却又有那么多难处》中曾以建筑业为例,说明中国和美国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矛盾:当美国建筑业苦于找不到买主时,中国的建筑公司却在为完成空前庞大的住宅建设任务而大伤脑筋。的确,当我乘车驶过美国的一条条高速公路时,常常冒出一个念头:要在我们国家修建这种六条以至八条车道的公路,将会很难——它不仅需要极高昂的投资,而且要比修铁路多占一倍以上的农田。然而无论我们兴建起什么类型的道路,却永远不会发生衣阿华州1—80号公路所面临的那样的危机:由于经济萧条,货运有限,无力维修,衣阿华州议会正在讨论应否废弃这条公路的问题。
是的,我们的住房仍然很狭小,但将会变得宽敞起来,规格也会慢慢提高的,而中国人永远也不必担心有一天会被逐出自己的家屋。我们将会建起越来越多的公路和桥梁,也不会发生象美国今天那种不合理的局面:一方面大量公路和桥梁年久失修,同时又有上千万人失业!
但是有一条:我们必须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否则,我们将丧失自己子孙所必需的大量农田、房基、路面和他们正常呼吸所不可缺少的绿化地带。
题图:季力群(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美国:广阔而狭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