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阅尽沧桑迎春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4月 -> 阅尽沧桑迎春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冯学栋 1983-04-25 00:00

阅尽沧桑迎春来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阅尽沧桑迎春来
冯学栋
汽车驶过高楼林立的街道,经过平壤大剧院和平壤大旅馆,把我们带到了风光如画的大同江边。
美丽的大同江,犹如一条玉带,弯弯曲曲,自北流来,穿城而过,把平壤城分为东西两部,城内的江面宽阔,碧波荡漾,为这个车水马龙、人声欢闹的城市,注入了一派幽静的气氛。
我沿着大同江西岸漫步,观看远山近水、奇花异草,饱览富有诗意的江岸景色。忽然前面危崖高耸,只见那巨石之巅,万绿丛中,矗立着一个绮姿雕甍、飞檐紫柱的楼亭,顿时游兴倍增。拾级而上,“练光亭”三个苍劲的汉字便映入眼帘。身在异国他乡,忽然看到如此熟悉的汉字,并且书法甚佳,我这个爱好书法的游子不禁产生了一种亲切的感情。
我读过朝鲜的一些历史书籍,知道练光亭是朝鲜关西八景名胜之一。十六世纪初,李朝时期为了阅兵和游乐,建造了练光亭。但数百年来,屡遭战祸。今日的练光亭,是抗美战争结束后重建的。
练光亭是具有独特构造的李朝时期的代表性楼阁建筑,显示了朝鲜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登楼远眺,东平壤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长流不息、清澈见底的大同江,广阔无垠的平原,郁郁葱葱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风景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游人过客把她摄入诗篇,绘上画卷。古人云:“美哉!练光之为亭也”,“登斯亭也,江山画媚”。并说,“环国中名胜之冠在箕城,箕城之胜在城东南,东南之胜在练光亭”。他们对练光亭景色之美,可谓推崇备至了。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身历其境,才能真正领会到她的秀丽可爱。我漫步亭内外,饱览了这里山水花木之美、楼台亭阁之胜,感到飘飘然置身画中了。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练光亭中的历史文物。
练光亭里有不少匾额和楹联,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书法佳品,不过有些没有署款。临江的两根古柱上,刻着一副楹联,上联是:“长城一面溶溶水”,下联是“大野东头点点山”。相传是高丽(935—1392)时诗人金黄元描绘练光亭的诗句。据说,金黄元游练光亭时,见山光水色如画,流连忘返。尽管他才华出众,却感到写不尽江山的明媚娇妍,只留下自己也不满意的诗句,竟大哭一场,怅然离去。
亭中有朝鲜李朝文臣、诗人洪钟应于1850年作的《练光亭重修记》一篇,记载中国古人访问朝鲜游练光亭时的情况说:“中国之鸿匠巨公,持节东来者,及朝庭搢绅之冠盖,过是都者,必登览于此,以疏沦性灵,平章风月,形于歌诗者多矣。皇明诏使朱之蕃至,以天下第一江山书诸额”。朱之蕃是明朝万历时的进士第一,仕至吏部侍郎,1606年出使朝鲜。参观练光亭时,朱之蕃叫呼称快,放歌朝鲜锦绣河山,写下了上述匾额(见图)。朝鲜历经战祸,尤其是美帝国主义者发动的侵朝战争,使平壤几乎夷为平地。而今练光亭中尚存此文物,记载古代中朝友好往来,真是难得的珍宝!历经风霜三百余年,中朝古人翰墨仍并存练光亭中,足见朝鲜对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视。
练光亭,曾经是平壤古城上的碉堡,为防御外敌、保卫祖国立下过赫赫战功。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之后,平壤军民把统帅府设在这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之战。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朝鲜以后,朝鲜人民不能忍受侵略者的蹂躏。据传,有一朝鲜妇女,名叫桂月香,将驻平壤的敌军将领小西飞诱至练光亭上,杀死了侵略者,自己也为国捐躯。
朝鲜同志说:“月香就是从这里跳下去的。”我听了这位朝鲜女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怀念她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一股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顺着指点的方向看去,只见滔滔江水,远远流去。是啊!只有大同江阅尽了练光亭的古往今来,江水的声音好象诉说着朝鲜人民饱经沧桑的过去,又好象歌唱着春光明媚的今天……的确,英雄的朝鲜人民,锦绣的河山,已经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春天,更加值得我们歌颂、怀念!


查看完整版本: [-- 阅尽沧桑迎春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