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牧草青青牛羊壮——嫩江地区退耕还牧保护草原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4月 -> 牧草青青牛羊壮——嫩江地区退耕还牧保护草原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雷仲予 高鸿书 1983-04-26 00:00

牧草青青牛羊壮——嫩江地区退耕还牧保护草原纪实

第2版()
专栏:

牧草青青牛羊壮
——嫩江地区退耕还牧保护草原纪实
本报记者 雷仲予 高鸿书
1983年元旦前后,我们从哈尔滨市出发,穿越广袤的嫩江平原,在嫩江地委和行署所在的齐齐哈尔市,以及甘南、富裕、林甸等县的农村调查,沿途所见,令人高兴。在薄雪覆盖的草原上,不时出现一群群牛羊。在农户的院子里,也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奶牛。冬天本来是鲜奶的淡季,但农村不少收奶站仍很繁忙。1982年末与1978年同期相比,嫩江地区奶牛发展到22,300多头,增长3.5倍,绵羊发展到133万多只,增长了一倍,奶山羊从无到有,现已达到93,000多只,黄牛达到22.9万多头,生猪136万多头,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4%和6.9%。最近几年,嫩江地区牛羊饲养业由衰而盛,是从提高畜牧业的地位而起步的。
嫩江地区土地辽阔,拥有草原1,530万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嫩江地委和行署的领导干部,清理“左”的思想影响,按照各县的资源情况,确定农牧业发展的方向,把畜牧业摆到与粮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并把畜牧业抓得如何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
这个地区人均占有耕地七亩八分,由于过去十年九旱,耕作粗放,粮食产量很低。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社队不是用心研究如何把现有耕地种好,努力提高单产,而是把两眼盯着草原,1978年以前的十多年里,全区平均每年毁掉草原60万亩,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而粮食生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也是广种而薄收。
1979年以来,这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如果再继续垦草为田,不但畜牧业难以发展,现有的耕地也因缺少绿色面积的保护而日益沙化、碱化,干旱将更加严重。为了制止草原继续被破坏,这一年,嫩江行署专门发了《关于认真保护建设草原布告》,广为宣传,并制定了一套经济制裁的办法。为了保护草原,有的县计委下达指令性的退耕计划,定期派人检查,较好地落实了退耕还牧。龙江县对属于下面三种情况的,坚决退耕还牧。一是越界占用国有草原开荒的;二是因开荒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沙化和碱化的;三是现在人均占有耕地较多,因开荒造成畜牧业严重下降的。按照这个要求,这个县近几年已退出宜牧耕地30万亩,这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全县绵羊发展到36万只,比1978年增长了两倍,是嫩江地区绵羊最多的县。
嫩江地委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取消了原来作出的“每户养牛一二头,养羊三五只”的限量规定,放手让社员养,养什么不限制,养多少不封顶,调动了社员养畜的积极性。在千家万户养畜的基础上,最近一年来又出现了大批养畜专业户、重点户。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养牛屯,养羊屯,养猪屯。到1982年末,社员养奶牛14,500多头,占全区奶牛总头数的65%;黄牛92,000多头,占40%;绵羊、奶山羊92.3万多只,占69.2%;生猪128.5万多头,占94%。
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饲养业,经营形式灵活,能够充分利用资金、设备和饲料,男女老少都能伸上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70%以上农户养了牛羊,不少生产队,几乎家家养牛。现在最“热”的是奶牛,1978年,全区农村基本上没有养奶牛户,现在已经遍及许多生产队,在半农半牧县,一个县少者有几百户,多者达千户以上。
随着个体养畜重点户、专业户的大量涌现,奶源大增,1982年与上一年相比,全区完成乳制品4,100多吨,增长了30%。现在,这里奶粉敞开供应,并支援了外地。


查看完整版本: [-- 牧草青青牛羊壮——嫩江地区退耕还牧保护草原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