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四喜”汤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4月 -> “四喜”汤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魏辅政 张力 1983-04-28 00:00

“四喜”汤元

第2版()
专栏:

“四喜”汤元
本报记者 魏辅政 张力
常州市北大街有家远近闻名的小吃店,专门经营鲜肉、豆沙、芝麻、百果馅的四色汤元。但奇怪的是许多常客不说去吃四色汤元,而说吃“四喜”汤元。
为啥呢?经人一说才明白:原来这里的汤元鲜、甜、份量足、店家热心,群众喜;每天供应多、营业时间长,每月上缴税金比同类饮食店多,国家喜;为饮食公司提供的积累多,企业喜;小店经营有方,职工多劳多得,职工喜。“四喜”汤元真是名副其实。
经营“四喜”汤元店的师傅名叫丁铨生,不满四十岁,原是该市集体所有制企业可可元宵店的职工。当时,企业吃“大锅饭”,他一身的技艺使不上,企业门庭冷落,他自己也穷得月月拿补助。1981年9月,他被批准离店到这个不到十四平方米的铺面承包汤元。一年以后,他的妻子也离店跟他一起承包。一两两只的汤元,售价六分钱,本小利微,能有多大作为?别人替他着急,丁师傅心里有谱,小店一开张,买卖果然不错。
丁师傅开业前,就对消费者的需要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发现全市十多家汤元店,没有一家经营水磨汤元,一些顾客对此很不满意。他当机立断,填补缺门。消费者爱吃黑芝麻,可定额供应的是白芝麻。怎么办?丁铨生四处打听货源,最后到上海去买黑芝麻拌白糖的馅料,叫黑洋酥,价格合算,又能保证香甜可口。顾客吃汤元,不仅尝馅味,还要吃个糯劲。他在水磨糯米粉上又下了一番真功夫,以至他卖的汤元汤清团糯,洁白精细,皮薄馅多。不多久,有不少住处远的顾客也慕名而来,每天清晨和下午,门庭若市,狭小的店堂里站的站、坐的坐,好不热闹。
小小的汤元全凭双手做,是很难保证只只汤元份量准足的。但有关部门曾到店里突击检查过20多次,规格质量都符合标准。丁师傅说:“从一只小小的汤元上克扣出一星半点馅儿米粉是发不了财的,相反,会把顾客吓跑了。”
今年年初,丁师傅被常州市饮食公司评为1982年度先进工作者。最近,为了扩大营业,丁铨生夫妇在市饮食公司支持和安排下,已搬至有数万人居住的清凉新村,去开创新的局面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四喜”汤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