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苏州的街巷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4月 -> 苏州的街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金年满 1983-04-29 00:00

苏州的街巷

第8版()
专栏:

苏州的街巷
金年满
颐和园后湖有条著名的买卖街。原先很有点江南水乡街市的特色,所以又称苏州街。可惜现今只留下废址了。不过,在苏州,这样的街道还保留有许多,水陆八门遗迹可寻,水巷河道流水如斯。因此,到苏州旅游,在游览园林之余,穿穿小街深巷,体味一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意境,不失为一桩盛事。
苏州的小街小巷不仅富有水乡的风格,细心的游客还能发现它们的名字也起得好,诸如“花驳岸”、“百花洲”、“桃花坞”、“读书湾”、“十间廊屋”、“回龙阁”等等,品味着这些雅俗共赏的名字,很能助人游兴。比如桃花坞,唐宋年间两岸遍栽桃树,是春游赏花的胜地,唐伯虎晚年就在这里筑室读书,至今还保留着他居住过的“准提庵”。又如范庄前,这里是范仲淹所创义庄所在地,来到这里,不由得就会吟诵起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只是这些名字在十年内乱中也被革了命,连“邵磨针巷”这样的名字也在劫难逃。
可欣慰的是,最近苏州市地名委员会做了件好事,全市的地名,除了少数确实有改的必要而又改得还好的以外,都给“平反”了。我曾想,苏州约有长街小巷1,500条,桥梁160余座,如果编成一本《苏州地名传说故事》,慕名而来的旅游者或能从中寻觅到苏州文化历史变迁的足迹。
我爱探胜访古,每每访问当地人,竟有许多一问三不知的。现在各地都在修《地方志》,把本地的乡土历史,包括名人轶事、文史掌故、风土人情、著名特产以至旧闻秘录编成通俗读物(当然是有所选择的),加以传播,这对于人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于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积累也不无补益。如果大家都懂得珍惜自己民族的文化,那末也可望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把长城的砖拆下来去盖猪厩的蠢事了。


查看完整版本: [-- 苏州的街巷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