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美英法侵略同盟的弱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0年11月 -> 美英法侵略同盟的弱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潘非 1950-11-29 00:00

美英法侵略同盟的弱点

第4版()
专栏:

  美英法侵略同盟的弱点
潘非
美帝国主义在推行它冒险的侵略政策时,迫切地需要助手。所以说它“迫切”,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华尔街野心家的志愿,要“一统世界”。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侵略者,作过这样狂妄的想法。第二,美帝国主义“力不从心”,本身力量有限,但面对着的,却是坚强无比的和平民主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就积极建立自己的军事同盟。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找来了两个伙伴:英国和法国。一九四九年四月成立的北大西洋侵略集团,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形式上,已把英法两国置于华尔街的军事同盟之中(注一)。
可是这个同盟从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带来了先天的弱点:脆弱与无力。所以说它“脆弱”,因为美国在同英、法合作的同时,就发展着复杂和尖锐的矛盾。所以说它“无力”,因为英、法今天都已经不是军事强国。
× × ×
美、英、法军事同盟的真实情况,是英法在今天脱离了美帝,就无法维持它们的反动统治;另方面,山姆大叔在展开其侵略活动时,首先就侵害了英、法帝国主义的利益。
英国直到今天为止,始终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不列颠帝国的领土,占地球表面土地的四分之一;不列颠帝国的人口,也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大英帝国无落日!”这就是英帝国主义所作的无耻自夸。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个古老的殖民帝国,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情况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两点:一、是它在非洲——特别在亚洲殖民地的霸权,已经崩溃了。日本帝国主义垮台以后,当不列颠的水兵们再回到东南亚来的时候,马来亚人民用刺刀来“接待”他们。法国兵还没有回到印度支那以前,英帝国主义曾经“一马当先”,首先进攻越南人民,但它意料不到地遭受到越南人民军的“回敬”,不得不虚幌一枪,回马便走,把镇压亚洲人民解放运动的统帅地位,让给了美国。在殖民地国家里统治的崩溃,直接动摇了英帝国主义的基石。因为帝国主义的“繁荣”,原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剥削上的。其次,正因为英国过去依靠剥削殖民地人民来供养自己,所以它的寄生性也特别显著。英国海外股票红利的收入,在战前超过它的海外贸易利得好几倍。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曾把英国作为食利者的典型例子。寄生于殖民地的结果,使英国工业的技术装备远远地落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英国的这一地位。英国的海外投资,在战时至少损失了二分之一。今天,由于国外资财的损失与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高涨,使它再也不能指望由掠夺和奴役别人来供养自己了,那就只有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地位日益衰落和沉沦。因为在世界市场中,英国是无力和“金元王国”相抗衡的。结果,便使得这个称雄一世的英吉利,工业停滞,输出锐减,财政赤字增加,债台愈筑愈高。
英国的统治阶级,在战争结束以后,发现自己的地位已经非常危殆。为了维持反动统治,他们选择了投靠美帝的方针。唐寗街的达官显贵们,所以要采取这样的方针,不光是由于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原因,而且也由于军事上的原因。因为,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唯有美国占有海、空军的优势。不列颠海外帝国如果不是在美国的支持之下,便不可能继续存在。邱吉尔早在一九四一年就对罗斯福说过:“如果没有美国,帝国是不能支持的。”这就是英国从属于美国的基本原因。
但是,问题没有这么简单。美国今天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王。在战争的血泊中泡肿了的华尔街大亨,战后需要广大的市场,需要扩张再扩张。不列颠的国土既然占有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一,那么当然:美帝国主义只要一伸胳脖一屈腿,处处都会碰上这只秃毛狮子。战后五年的历史,也确实是这样:金元的势力,已经伸展到印度、澳大利亚、缅甸、近东、非洲、加拿大——大英帝国所有的地方。美利坚“征服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征服不列颠。不论在国外投资、原料供应、销售市场等方面,英美的利益始终是无法调和的。这些事实,都证明了一个真理:英美矛盾仍然是资本主义体系内的主要矛盾。
法国的处境,和英国大同小异。它已从战前的第一流资本主义国家,降到战后的第二等第三等角色。它对非洲与东南亚的殖民地,已感到鞭长莫及之苦。在法国共产党被排挤出政府以后,这一没落了的西欧大国,便投入了华尔街的怀抱。自此以后,不论换了多少次内阁,但依赖美帝国主义来镇压本国人民与殖民地的革命运动,却是每一个执政者所始终遵循的国策。在美帝国主义方面来说,它把法国拉入自己的麾下,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意义:华盛顿要求在欧洲获得一个支撑点,以便进行它在旧大陆上制霸的军事政策。但正像对付英国一样,美帝国主义“征服世界”的铁蹄,就是踩在法兰西小姐的脊梁上前进的。比如在越南,美国今天就代替了法国,成为保大傀儡政权的真正后台。华尔街想从印度支那打开通向新中国南方的大门。美国又插足于法属西非,要把这个“黑色大陆”变为它侵略战争中的跳板与海、空军基地。在所谓“开辟泛非航线”的托词之下,一个空军基地网已遍布大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与日本远隔重洋,前者以掠夺欧非洲为主要目标,后者的对象是亚洲和太平洋。它们在东西方互相策应,互为犄角,内部的利害冲突比较隐伏和次要。今天美、英、法的军事同盟,完全不同。严格地说,华尔街实际上是把后者当作附庸和走卒,它们的关系是主人和奴仆的关系,并不是同盟国的关系。山姆大叔在向和平民主阵营擂鼓上阵之前,首先要征服不列颠与法兰西。正因为如此,所以美、英、法之间无法消除尖锐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它们“合作”之始就存在,随着“合作”的进行又在不断地发展。这就不能不使美帝国主义在推行其称霸世界的政策时,增加了困难。
× × ×
美英法在军事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千斤重荷,由谁来担起?
美国打定主意:不用自己投入人力。一九四九年七月,战争贩子布莱德雷在众院外委会上,公布了未来的作战方针,其要点如下:
一、美国将负担战略轰炸和投掷原子弹。
二、美国和北大西洋侵略集团国家(主要是英国)的海军,负责保持海上航路和本国的海港、海岸线。
三、欧洲大陆上“力量的坚强核心,需要由欧洲组成”,再配以其他能动员国家的力量,加以补助。
四、英、法空军还必须担负短距离的攻击、轰炸和空防的大部分责任。美国空军除了进行战略轰炸外,应该保卫自己的陆、海军,并防守本土。
这个计划很露骨的表示,美国在未来战争中只担任原子弹轰炸;它的空军要“保卫本土”,不是“保卫欧洲”。欧洲大陆上的“坚强核心”,要由法、比、荷这些国家自己来担任。更具体地说,英国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是作为空军的战术轰炸与原子战争的基地,法国则须供给几十个师的炮灰,在反苏反人民民主国家的战争中,“提供突击兵团”,充当第一批的牺牲者。
这就是华尔街给英、法两国提出来的“义务”。但是,它们的“利益”是什么?那是非常渺茫的。但有一点却确定无疑,即英、法将充当美国未来侵略战争中的战场。对于这,甚至连美国的官方人士,也不隐讳。美国海军部曾经发表过一个备忘录,大意说:在以原子弹攻击苏联时,美国应该保持一个靠近轰炸目标的近距离基地。在防御的时候,这种基地“虽然极易遭受原子弹攻击的伤害”,但它可以用来截击敌方的飞机,使敌机不易绕过它而去轰炸美国本土。这一基地与美国本土,好比棋盘上的老将和它前面的小卒。“小卒的单个力量虽很有限,但当它的位置恰巧在地位危险的老将前面时,老将便可以安如泰山”。
显然,这一基地就是指的英国。早在一九四八年八月,美国的第三空军师,就在英伦三岛上驻下来了。曾经称雄一世的不列颠,今天只能处于这样一个地位了,即“进攻”时它是只不沉的航空母舰,犹如麦克阿瑟对台湾的狂妄想法一样,“防御”时作为一块挡箭牌。用美国军事界的美妙辞句来说,进攻时“充当跳板”,防御时“供作消费”。
被派定充当这样一个角色,英、法统治集团是不甘心的。英帝国主义素来善于利用别人作为战争中的牺牲者,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斯大林同志在《论反对派》一书中曾写道:“……英国资产阶级并不喜欢用自己的手去打仗,他永远宁肯借别人的两只手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矛盾是最尖锐的,但在对德作战中,它只充当军事力量中的一个配角,不肯多出一个兵。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坐待苏联与德国火并,自己的力量没有好好动员。待到德国在灭亡法国把战火推近英伦三岛时,不列颠的地位岌岌可危,差一点要把政府搬到加拿大去。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才喘过一口气来,但它又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企图消耗兵力。历史是如此的无情,现在,美国要它充当火中取栗的傻瓜。这在英国当然有些不大甘心。法国的态度,也是如此。法国当前最迫切的,还不是“加强欧洲防务”,而是如何挽救它在越南的危局。因此,当美国逼迫英、法重整军备、大事扩军时,它们就要求美国增兵西欧。它们认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美国陆军参加,‘西欧统一军’是建立不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你美国要发动战争,也得挤出一部分人命来。再不然,就是伸出两只手,向美国要钱。
法国与美国在军事方面的矛盾,也在武装西德及“援助”保大等问题上展开。美国对西德的再武装,正遭受着法国的抵抗。华盛顿首脑人物对这一问题的不能获致侵略集团内部的协议,正切齿痛恨地说:“目前的僵局,是由一个国家——法国——的顽固与自私所造成的!”(美国新闻处十一月四日电)在越南,美帝国主义正一脚踢开法国,要直接给保大以“援助”,也引起了法国的反对。
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使美国的侵略机器,不能很顺利地开动。当然,在它使用种种压力以后,英、法基本上是随着美国走的,因此,我们不能由于它们中间的矛盾,否认了“合作”的存在与可能。在艾德礼和舒曼的反动政策下面,两国已确定无疑地被拴在华尔街的炮车后面了。
我们一方面要正视这一点。但重要的,更应该看到:英法今天都已经不是军事上的强国。
× × ×
英国军事力量的重心,一向放在海军上面。伦敦的军事界过去经常叫嚣,“统治海洋”是维持不列颠的生存条件。一九一四年以前,最时尚的口号是“两国标准”,就是英国的海军吨位,必须等于其他任何两国海军的总和,少半点儿也不行,否则就会毁灭。等到一九二二年华盛顿会议时,英国不得不在新兴的美帝国主义面前低头,把水平降到“一国标准”,即不列颠的海军力量,必须与美国相等(注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海上霸王”的威风丢得精光:法国战败后德机整天越海轰炸,英伦三岛危如累卵,海军的船只,曾经准备着要凿沉海底;直到一九四○年九月,用西半球八个根据地换来了美国的五十艘军舰后,才算“惊魂甫定”,取消了凿沉之议。战争结束后,英国的海军力量,不得不安于“半国标准”的水平了,即不列颠的海军吨位,仅及美国的一半(注三)。
目前英国所有的兵力,包括陆、海、空军全部在内,共计八十余万。这是工党政府咬紧牙根,花了最大的力气,把兵员服役期限由一年延长到十八个月,由十八个月又延长到两年,才挤出这么一个数目来。抽出这么多的青壮年服役,再加上每年六亿到八亿英镑的军费开支,对于不列颠衰弱的经济,实在是一项不能忍受的额外负担。苦恼的是,纵使这样,仍然无法改变英国的地位。以马来亚来说,这个人口不足五百万的殖民地,已经牵制了英国极大一部分的军事力量。英国投入了十五万兵力,其中包括了装备着火箭炮、装甲车和喷气式飞机的陆、空军精锐,结果仍旧恢复不了当年的帝国主义统治。不列颠,已经到了日落西山的地步了!
法国,这是英国的难兄难弟。第二次大战以前,它是资本主义集团中有名的陆军国家。但在战争期间,二百多万军队没有打一个大仗,就全部缴械。夸耀一时的马其诺防线,根本没起阻挡德军的作用。从战争开始到全国沦亡,全部时间只有四十四天。希特勒占领时期,法国人民曾建立了一支顽强的人民武装,但战争刚一结束,戴高乐就篡夺了军权,把游击队中的共产党员,借口复员,排挤出去,部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进攻越南人民的部队,为数十五万,每年付出一千一百五十亿法郎(占全国军费的三分之一),打了五年,结果却落得龟缩在河内、西贡几个据点里,甚至连“招架之功”也没有。
美帝国主义所找到的两个伙伴,是这样不中用的角色。华尔街所组织起来的同盟,还没有当年希特勒轴心阵营威风。一个未来的远景,也由此而给它安排好了:它将比希特勒失败的更惨、更快。
(注一)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某一缔约国遭到“武装攻击”时,其他缔约国即采取必要行动,“此种行动包括武装的使用在内”。第六条又规定,所谓“武装攻击”,是指:“包括对于欧洲、北美任一缔约国之领土,对于法国之阿尔及尔省,对于欧洲任何缔约国之占领军队,对于北大西洋区域回归线以北任一缔约国所辖岛屿,以及该区域内任何缔约国之船舶或飞机之攻击在内”。因此,北大西洋侵略集团的活动范围,绝不仅限于北大西洋区域以内,它们可以援用这一条文,将战争推展至世界的任何地方。
(注二)华盛顿会议规定英、美、日海军吨位的比率,为五、五·三。实际上,当时英国海军的实力,还比美国稍大一些。
(注三)英国现有海军一百五十万吨,美国为三百八十万吨。


查看完整版本: [-- 美英法侵略同盟的弱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