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振奋人心的启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5月 -> 振奋人心的启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评论员 1983-05-31 00:00

振奋人心的启示

第1版()
专栏:

振奋人心的启示
本报评论员
福建三明市在两三年内,由一个脏、乱、差出名的城市,正在转变成为一个“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文明城市,实在振奋人心。
三明市的转变,是从总结城市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开始的。1958年建市以来,经过全市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三明成为福建省拥有近200家工厂的新兴工业基地。但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当时市的党政领导重视生产忽视生活福利,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政法文教,重视产品的产量产值忽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结果矛盾重重,问题成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组建的市级领导,在省委领导和支持下,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拨乱反正,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市工作的四条建议的精神,建设“两个文明”,经济、政治、文化互相促进,全面治理,三明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同时抓,这个指导思想不只适合大城市,也适合中小城市。毫无疑问,城市建设要把经济工作摆在重要地位,抓紧抓好。但是,如果光抓物质文明建设不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可能走偏方向或遇到严重困难。如果光抓生产建设不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反过来也会延缓、阻碍甚至破坏物质文明建设。有人说精神文明建设不出经济效益,这话不对。三明和其他地方的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社会有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人们有崇高的理想和舒坦的胸怀,就会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明市领导机关决心把领导的重心转变过来,当生产建设的总后勤,当全市人民的总后勤,把用水、用电、上下水道、交通运输抓起来,把居民的住行吃用、生老病死、教育科学、文化娱乐、安全卫生以及城市的总体规划、市容市风管起来,使两个文明建设真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开展,从事各项事业的群众无后顾之忧,能够顺手顺心、放手放心地进行生产、工作和学习,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建设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城市日益繁荣兴盛,人民的精神也更为高尚、振奋。
这几年三明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也有值得称道之处。他们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特别注意纠正形式主义和浮夸作风,在建设两个文明的过程中,思想常年不松,教育常年不懈,组织常年不散,活动常年不断,逐渐形成扎扎实实、艰苦奋斗的经常性工作。他们把全市人民动员起来,把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各专业组织越来越精干,越来越和广泛的群众活动相结合,在全市人民中逐步形成一种热心公益、公而忘私、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新风气。
十二大以后,三明市以改革精神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以商业战线为例:三明市采用“先竞争,后改革”的办法,首先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使国营商业感到压力,压力变成动力,积极进行改革,搞好优质服务。很快,几条林立着集体和个体商店的新街道出现了,几个商贩云集、宽敞整齐的新商场出现了,一个个雄心勃勃、欣欣向荣的国营商店也出现了,结果,商品日益繁多,供应日益丰富,服务日益热情周到的新面目也出现了。
三明市的工作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只要我们有领导、有计划、扎扎实实、坚持到底地抓两个文明建设,抓各项改革,在我们可爱的祖国大地上,兴旺发达、治安良好、生活方便、清洁美观的城市就会越来越多。
三明市的经验值得重视。


查看完整版本: [-- 振奋人心的启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