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明的变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5月 -> 三明的变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高新庆 张铭清 欧庆林 1983-05-31 00:00

三明的变化

第2版()
专栏:

三明的变化
本报记者 高新庆 张铭清 欧庆林
三明市变了。她洗刷了“脏、乱、差”、“工地城”、“垃圾城”的旧迹,以精神文明之城的崭新面貌,屹立在闽西北的苍茫林海中。
进入三明,秀丽的沙溪河两岸,现代化的厂房,崭新的居民楼,整洁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市场,秩序井然的人群,绵延的林荫道和花坛,以及家家阳台上争奇斗艳的盆景,处处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三明城变美了,三明的人也变美了。在火车站、汽车站,医务人员免费为旅客看病;旅馆、街道学雷锋服务队为旅客、居民提行李、理发、补鞋;营业员走出柜台,深入机关、学校、工厂调查用户需要;流动货车把商品送到双职工和孤寡老人家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位职工的三岁独生女儿被葵花子卡住了气管,生命垂危,12个单位54位同志伸出救援之手,使孩子转危为安……
三明人说:“社会风气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变了,雷锋回来了!”
一位80岁的老人说:“从清末以来,经过几个朝代,三明从来没有这样干净、安定过。”
外地来三明参观的人说:“看到的要比听到的好,实际要比介绍的好。”
一个中学生写诗赞道:
“从这里,
我看到中华民族的崛起,
我看到实现四化的曙光。”
在赞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三明的变化从何而来?
“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三明,
三中全会的春雨湿润了三明。”
是的,正是三中全会的春风春雨,给三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思索后的答案
三中全会以后,组成了以袁启彤、孙贞贵同志为首的市委、市人民政府新的领导班子。当时展现在新班子面前的是“大工地”的立体图:横七竖八的建筑材料,低矮潮湿的工棚,乱糟糟的街道,臭水横溢的“龙须沟”,数不清的违章搭盖和煤堆、垃圾堆。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三明市作为污染严重的典型被公开点名;全省治安统计表上,三明因刑事犯罪率高而令人惊讶;轰动一时的售货员气死老太婆事件也发生在三明……有门路的人,纷纷离开三明,要求调出的申请报告象雪片似的飞到各级人事部门的办公桌上。
历史上三明曾经是党的骄傲。这里原是三元镇,是反动派杀害我新四军革命志士的地方。解放后,党领导来自20多个省市的几万建设大军,经过20多年艰苦奋斗,终于把三明建成福建省钢铁、化肥、纺织、机械、水泥、电子等重要工业基地之一。福建省钢铁的80%以上,氮肥、水泥、木材的三分之一,要靠三明市和三明地区来提供。
朱德同志1961年视察三明时就激情满怀地写下了壮丽诗篇:
上饶集中营,拘留尽群英,
军渡长江后,迁移到三明,
多少英雄汉,就地遭非刑。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将此杀人地,变为工业城。
三明市一座座厂房建起来了,生产也一度上去了,为什么在十年动乱以后,吃穿住用行以及医疗教育文娱体育等各方面紧张?为什么社会治安、青少年犯罪、就业、污染等日益严重?为什么生产建设想快也快不了?三明市委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清理了过去“左”的错误思想,批判了十年动乱中提出的“建设大寨式城市”的错误口号。在这个口号下,曾长期把工作重点放到只有不到5万人口的城市郊区,“大批促大干”,“先治坡后治窝”(实际还是乱治坡不治窝),这一切使问题日趋严重。极左与蛮干,极左与愚昧是孪生姐妹。试问:人口集中的工业城市,怎能不以城市工作为重点?世界上有过“大寨式”的农村,何曾有过“大寨式”的城市?三明市委经过这样严肃的讨论和思索后,果断地确定了“以城市工作为重点,农村为城市服务”的工作方针。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市城市工作的四条建议,是针对北京说的。三明市委却认真组织学习,认为中央建议的精神适合一切城市,三明要坚决执行。以后又学习中央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论述,更加牢固树立了“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袁启彤同志说:“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两个轮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市委做出决定:市委常委、市政府和各部门领导同志,每个人都要为群众办10件好事:抓一所学校、一个居委会、一条街道、一家商店、一个托儿所、一个幼儿园、一个文化站、一个厕所、一条污水沟、一个地段的卫生。
甘当“总后勤”
市委的一位负责同志说:“这几年,三明市委、市政府尽量摆正与人民的关系,把全市人民吃穿住行、生老病死、教育娱乐等工作统管起来,甘当城市工作、城市人民生活的总后勤。”
一天,市委书记袁启彤收到一个中学生题为《等车》的作文,述说等车、挤车的苦楚。老袁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衣食住行,行是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啊!他沉重地拿起笔把作文批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传阅。然后又带领市领导以普通乘客身份乘几路公共汽车,倾听乘客的呼声,体会等车、挤车的艰辛,尝尝“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滋味。于是才下决心修路,解决乘车难的问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多条对市政建设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道路和下水道工程修好了。对支路、小巷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政府补贴一点、所在单位支持一点、受益居民自愿捐助一点。今年已集资43万元,治理了47条支路、小巷,还有47条支路、小巷正在治理中。公共交通部门投资117万元,新购客车20部,增开直达车、通宵车,乘车难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三明人来自五湖四海,外来户占绝大多数,很多人长期住临建房和工棚。“住房难”的问题,过去三明市最为突出。市领导下力量抓这个问题,成立了房地产公司,实行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供应三材、统一分配住宅的“五统一”办法。贷款建商品房和各单位自筹资金建房相结合,成片建设了住宅新村和相应配套的市政、生活服务设施。三年来,共建住宅50多万平方米,人均住房由2.8平方米,增至6平方米。光房管部门就建房2,968套,相当1979年全部公房总面积的5.2倍。
三明市过去居民煤炭供应少、卖煤点少,一个星期只有两天供应,买煤难成了全市突出问题。居民纷纷到工厂去抢未烧尽的煤渣或开后门买劣质灰煤拌黄泥一起烧。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堆着这种煤包包。一个副市长分工专管煤的供应问题,开辟煤源,在各街道设煤点,采取“开前门,堵后门,降低价格,送上门”等办法,深受群众欢迎,煤包包也一扫而空。
过去外地到三明的人很难找到厕所,找到了也很难蹲下去,夜晚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满地粪便,污臭不堪。实验小学大门口一个旧厕所,粪便四溢,臭气薰人,严重影响上千小学生和上夜校职工的健康。学校呼吁拆除,十多年无人理睬。市委领导同志了解后,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请到厕所边开“现场会”。他说:“大便的臭气不好闻,但实验小学的师生闻了十多年。请大家来闻一闻,清醒清醒头脑……”于是一致决定:马上拆除。第二天,市委领导第一个来到厕所亲自掏粪、填土、拆房架,人们纷纷赶来,不到一上午就拆填完毕。市委、市政府的一位领导同志跑遍了全城的各个角落,才把示意图绘出来了,压在市委书记玻璃板下,人称“特殊工程”,其实就是全城新建、改建厕所规划示意图。市委请分工管城建的常委三天一汇报,限期完成。几年来,三明市就以这种精神新建改建厕所30多座。
三明市委、市政府还专人负责,集中解决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买菜难、买商品难、用水难、上学就业难等问题。特别是用水问题,不但考虑现在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且高瞻远瞩,考虑到生产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使后勤工作更加主动。
几难的解决,既解除了群众后顾之忧,也同时建设了两个文明。三明市民说,市委、市政府这样抓,看得见,摸得着,有甜头,有干头。
有甜头的经验
建设物质文明,不能搞一个模式;建设精神文明,也不能搞一个模式。三明市不迷信、不守旧,勇于实践,大胆革新,在比较、鉴别中,摸索一套适合本身特点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弟兄竞争”:过去三明市商业网点少,基本是独家经营,群众说:“门难进,脸难看”,“拿钱买气受,有钱没地方花。”如何繁荣商业,搞好文明经商,方便群众?原市长孙贞贵说:“老大不干,只好靠老二、老三了,要让三个弟兄搞竞争!”于是决定积极发展集体和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让国营、集体和个体这三家竞争,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还亲自动手筹建“以饮食和副食为主,以集体和个体为主”的红杏商场。由于市领导亲自指挥,一个富于民族特色、整洁宽敞、占地1,575平方米的有27家店面的“红杏商场”和三元农贸市场只用了80天时间就建起来了。27家店面中,饮食业12家,商业服务修理业15家;这27家中,20家集体、4家个体、3家国营。这种以集体、个体为主,国营、集体、个体“三弟兄”一起竞争的综合市场全市共建了11个,农贸市场10个。全市共发展集体、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1,088家。光集体、个体,就比三中全会前全市192个网点增加4倍多。
“抱着孩子剃头”:为把三明建成“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工业城市,市领导请各方面人士包括领导、各方面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文化艺术界人士以及群众共同讨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这个规划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景需要。既包括生产发展,也考虑相应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卫生供水等设施配套;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各部门从分工、工作安排、建设投资等方面,为总体规划服务。1981年三明市城市建设的专款为1,024万元,其中直接用于公共卫生设施和文教事业的专款占一半以上。三明市强调规划要狠抓落实,即一项一项落实到每个街道、每一个单位。落实中如若遇到困难和阻力,要大胆果敢地加以解决。如搞基建拆迁,牵涉面广,最容易扯皮。去年4月上旬,市政府决定,半个月内完成东新一路、复康路的拆迁铺路和旧城关148家拆迁任务。工作难做。市长、市委书记带着人马现场办公。一位领导同志称这种落实叫“抱着孩子剃头”,开初“孩子”不愿剃,又哭又闹,但剃完了,照照镜子,漂漂亮亮,反而破涕为笑。
“联合会诊”: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问题。三明市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把工、青、妇、公安、劳动、宣传、教育、街道等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进行综合治理,有人称为“联合会诊”。同时,搞好劳动就业、家庭婚姻、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工作。去年以来,全市八次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问题,成立了312个帮教组,对913个重点帮教对象,挨个宣传法纪,做耐心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把思想工作与解决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如安排就业,补习文化,调解与家长的关系,解决两地分居等问题结合起来,为失足者走上正道创造条件。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失足青年有程度不同的转化。全市206个单位还建立了安全责任保卫制度。全市治安情况稳步好转,刑事、治安案件大为减少,交通事故也大大下降。该市在治脏、治差方面,同样也是搞
“联合会诊的”。
突出两个教育:一是突出学校教育,重视智力投资。市委一位负责同志说:“我们在其他方面要节俭,在教育和智力投资上要舍得花本钱”。近三年除国家下达的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外,地方把一半机动财力用于教育。三明小学、中学的普及率是高的。现在三明市青少年宫的科技、文体大楼已开放,里面有文艺、美术、科技、舞蹈、音乐、游艺阅览等室,还有展览厅,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在这里受到很好的课外教育;青少年宫的第二期工程,1,900个座位的青少年会堂正在兴建。占地600亩的麒麟山公园的吊椅式索道、游龙戏水和儿童公园的电马等大型游乐设施,吸引了大批儿童和游客。市政府还发出保护学校正当权益的公告,给教育系统拨了160多套房子,给中小学教师体检,给2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及其家属共43户103人发给了特殊城市入户证,解决长期落不上户口和两地分居问题。
二是突出抓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生动活泼、有的放矢。不同时期、不同对象,思想教育的形式、内容都不同。工人中普遍学习近代史,进行工人当家作主教育;商业、饮食服务行业,突出治“差”,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郊区农村进行四坚持、三兼顾、两反对(反对乱砍乱伐、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对广大团员、青年、学生进行学雷锋、学张海迪和其他先进人物、做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这一切,目的是搞好党风、民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人。
建立十支队伍:总结过去许多“大办”的教训,组织了市容整顿、清理精神污染、学雷锋做好事、社会治安、学生劝导队等十支队伍。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群众积极性与专业队伍积极性结合起来,把临时突击性任务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使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不松、教育不懈、组织不散、活动不断。
最近袁启彤同志调到福州市委工作,三明实行地市合并,
由于体制改革,市委、市政府人事变动很大。三明市人民希望体制改革以后,新的领导班子,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继续改进领导作风,与三明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三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附图片)
题图:三明市区一角 修冠勋摄


查看完整版本: [-- 三明的变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