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阿富汗——在黑暗中的国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6月 -> 阿富汗——在黑暗中的国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彦芬 1983-06-30 00:00

阿富汗——在黑暗中的国家

第6版()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阿富汗——在黑暗中的国家
法国《观点周刊》6月13日刊登法国记者于利斯·戈塞访问阿富汗后写的一篇报道,题为《阿富汗——在黑暗中的国家》。摘译如下:
一到机场,便立即可以感到一种浓厚的战争气氛:一排排的米格飞机、成群的直升飞机、带有红星标志的安东诺夫大型运输机、导弹发射台和伪装的坦克。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有好几架直升飞机起飞,士兵们正在往火箭筒里安装炮弹或修筑跑道。看来战争将继续下去。据说,战争已摧毁了阿富汗一半的医院和学校、四分之三的电信机构,15%的运输工具。
在喀布尔,一到晚上9点30分,街上就阒无一人了。白天看不见的苏联坦克和装甲车立即出现在各重要路口。夜里,喀布尔不仅由苏联军队和阿富汗军队控制,而且各区都有民兵巡逻。晚10点宵禁。早晨4点以前,没有克哈德(秘密警察)的许可,任何人不得外出。
一旦停电,喀布尔就变得更加恐怖了。整个冬天,经常发生游击队破坏高压线的事情。为了及时向总统府所在地和政府各部供电,建了一个小型供电站,但今年6月初,这个供电站又遭破坏。当突然停电时,喀布尔即刻成为一座阴森可怖的城市:机场上空升起了照明弹,吉普车亮起前灯四处乱窜,山上的探照灯吐出一道道巨大的光柱。这时,喀布尔简直成了敌人(游击队)神出鬼没、为所欲为的天地。
“没有烧柴,没有燃料油、没有电,市场上货物奇缺,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遇到的最艰难的冬天”。一个名叫阿萨德的人说,有些老人和小孩在供油站排队买油时冻死了。
“从前,每个星期我们都有肉吃,现在一个月只能吃上一次。茶水加大饼就是我们每天的食谱”。
对于青年,最重要的是别让军队抓走。一辆辆篷车一天到晚停在街上抓人,一碰到18—39岁的年轻人,就马上装到车上送往军营。政府官员子弟可以幸免,因为威士忌或啤酒可以买通一切。其他人只好到前线卖命。成千上万的青年在直系亲属的帮助下躲藏起来,然后设法逃往国外。
在塔什干附近,有2.5万名阿富汗警察接受培训,每期600—800名。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渗透、审讯、逮捕乃至绑架。克哈德已成为恐怖的同义词,除苏联人外,它六亲不认。
喀布尔傀儡政府对5,000名苏联专家和顾问俯首帖耳。仅国防部就有苏联顾问2,500名。一切命令都要经苏联人签署。
保卫卡尔迈勒安全的是一些金黄头发的青年。一名外交官说:“我住在总统府隔壁,每天晚上都能听到苏联人的歌声,一直到深夜”。克里姆林宫的目标是把“封建、落后”的阿富汗,变成同毗邻的一些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样的国家。小学课本采用的是塔吉克的。喀布尔科学院是按照莫斯科的模式建造的。更严重的是,1981年,阿富汗当局要求一些语言专家研究一种可以标注波斯语和普什图语两种官方语言和五种民族语言的单一字母表。许多阿富汗人说,这种非阿拉伯语系的古斯拉夫语系的字母表一定会被采用,以便加速阿富汗的俄国化。
阿富汗的电视整天转播莫斯科电视台的节目,每星期还安排一次《我们伟大的北方邻邦》的专题节目。一个被称为“消极分子”的人说:“阿富汗已变成一座精神地狱。只要苏联人不走,山区的战斗就要继续下去。”
喀布尔集团内部的斗争日益尖锐。据认为,6个月以前曾发生了一次旨在推翻卡尔迈勒的军事政变。苏联人为了结束阿富汗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正在考虑新的代理人,最合适的人选可能是秘密警察局局长纳吉布。一名政府官员哀叹说:“如果苏联人走了,这个政权24小时之内就会垮台。真是悲剧!”
(王彦芬摘译)(附图片)
喀布尔街头的苏联坦克。


查看完整版本: [-- 阿富汗——在黑暗中的国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