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把“拳头产品”打进国际市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7月 -> 把“拳头产品”打进国际市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沈世纬 1983-07-31 00:00

把“拳头产品”打进国际市场

第5版()
专栏:外挤

把“拳头产品”打进国际市场
本报记者 沈世纬
上海机床厂是一家有6,000多名职工,三十多年历史的老厂,科研、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从1980年下半年开始,这家工厂扩大了外贸自主权,实行机电产品直接对外出口。工厂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一手抓内销,一手抓外贸,生意越做越活。目前,这家工厂已同18个国家和地区,28个外国公司贸易往来。
1981年底,工厂派出3位工程师到美、法等国考察,了解到这些国家由于铸件成本高,对大型机床需求量大,多数依赖进口。于是,他们以美国市场为主要目标,选择了几种精密度稳定、性能可靠的“拳头”产品,“挤”进了国际市场。
为了打开产品销路,他们根据外商意见,不断改进产品性能。美国一家客商对万能外圆磨床提出了5条改进意见,工厂立即组织力量,用了4个多月时间,满足了客商的全部要求。当这种磨床第一次打进美国市场后,他们又根据反馈信息,对产品进一步研究改进,从而,使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确立了较高的信誉。
为了使更多的机床“挤”进国际市场,这家工厂积极组织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做到“改进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为了提高出口机床的档次,他们开展了微处理器数控磨床的研究工作,配置了从国外引进的自动测量系统,使这种数控磨床挤进了日本、美国市场。去年,美国一家公司提出订购高精密螺纹磨床,工厂便组织了由主任工艺师、车间主任和工人组成的攻关小组,经过8个月苦战,终于攻下了技术难关,满足了客商的需求。由于注重开发新产品,技术密集型机床的出口比重明显增加。去年,全厂开发的新品种达24种,突破了前三年的总和。
为适应“外挤”需要,全厂从上到下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千方百计缩短交货期。对客商来电询问,做到有问必答,当天来电,一般当天答复;函件一般在3天内回复。一次,香港一家公司向该厂提出订购一台73吨重的曲轴磨床,并要求10个月内就交货。生产这样的重型机床,一般需要28个月。厂党委经过讨论提出,为了国家多创外汇,困难一定要设法克服。结果,不到10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上海机床厂通过搞活外贸促内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去年,这家工厂的上交利润、资金利润率、能源利用率在全国机床行业中名列前茅。今年1至5月份,产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3%,利润增长8.9%,劳动生产率提高7%。(附图片)
上海机床厂副厂长梁仁圻(右三)向外商介绍该厂生产的高精度丝杆磨床。本报记者 张平摄
上海电视一厂生产的“金星”牌彩色电视机已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图为该厂从国外引进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年产彩色电视机20万台。
本报记者 杨溥涛摄


查看完整版本: [-- 把“拳头产品”打进国际市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