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芬”在新疆——介绍三位上海支边女青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8月 -> “三芬”在新疆——介绍三位上海支边女青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姚泰和 兰学一 1983-08-31 00:00

“三芬”在新疆——介绍三位上海支边女青年

第2版()
专栏:

“三芬”在新疆
——介绍三位上海支边女青年
姚泰和 兰学一
瞧,娇小瘦弱的陈菊芬,在去年承包的71.8亩土地上生产水稻111,916斤,单产达到1,558斤,创造全国青年女农工年产粮食最高纪录。
憨厚朴实的薛惠芬,去年在管理825亩水田灌溉的同时,还承包了36亩水稻,产粮53,322斤,成为塔里木垦区水稻丰产榜上的一面红旗。
沉静温和的袁惠芬,带领10位女农工在300亩盐碱地上种植长绒棉,去年皮棉亩产突破了150斤大关。
这“三芬”是当年上海支边的知识青年,如今都已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团的生产班长。陈菊芬带领的三连二班,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薛惠芬带领的三连八班,是新疆三八红旗集体;袁惠芬带领的七连三班,是二团的丰产先进集体。她们是盛开在塔里木瀚海中的三枝娇艳鲜花,喷发着郁郁芬芳。
“三芬”所在的二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北缘,原来是一片苇草密布的碱滩。面对这双耳只听风沙吼、两眼碱滩望不断的艰苦环境,她们曾偷偷地流过眼泪。但是,艰苦环境的磨练,愈加坚定了她们建设边疆的决心。在陈菊芬的日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这里和上海一样舒坦、富有,我们就没有必要长途跋涉了。我们就是为着吃苦,为着创业,为着谋求幸福而来,不完成这个使命,无颜回沪见父老!”陈菊芬班共8人,种着560亩水稻。从1977年到1979年,光拉沙就达25万立方米。每年的4至7月,插秧、拔草、补苗,120来天,天天泡在水里,清晨下地,晚上十点才回家。姑娘们的手脚泡肿了,指甲泡黑了,手指露出了粉红的肉,咬咬牙,用布缠起来又去拔草……她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硕果。
薛惠芬比陈菊芬小两岁,她除了承包36亩水稻田,还要为825亩稻田管水。她每天最少要查看400多个导水口,走20多公里路。一些男同志办不到的事,她不但干了,而且干得很好。去年7 月的一天,小薛在炎炎烈日下,因疲劳过度,昏倒在地里,姐妹们将她抬回家中,她清醒过来后,马上又要去劳动。同伴们说:“你安心歇着,你的地我们帮你去喷药。”但是,下午她又出现在稻田里。
植棉姑娘袁惠芬去年带头提出采用地膜新技术植棉。为了棉花增产,她还哭过鼻子哩!那是去年5月20日,天气突然降温,一夜之间,怒吼的狂风把地膜刮了个精光。想到棉苗将有冻死的危险,全班十几个女伴在大风中压地膜,终于把地膜覆盖好了。袁惠芬说:“去年我们采用地膜植棉没经验,加上这里全是碱板地,草又旺,效果不理想。今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干一场”!
“三芬”来新疆已有18年了,头上的羊角小辫变成了剪发。然而,“三芬”却在塔里木度过了人生中金色的青春,为建设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们自豪地说:“我们用双手栽种的金稻和银棉,不仅唤醒了千古荒漠,而且充实了自己的心田!”


查看完整版本: [-- “三芬”在新疆——介绍三位上海支边女青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