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志在边疆为人民——记女共产党员任秀珍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09月 -> 志在边疆为人民——记女共产党员任秀珍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任永达 1983-09-30 00:00

志在边疆为人民——记女共产党员任秀珍

第4版()
专栏:

志在边疆为人民
——记女共产党员任秀珍
今年7月27日,历时一周的黑龙江省第五次党代会刚刚结束。来自我国最北部漠河县的代表、三十岁的农村公社医生任秀珍,谢绝了许多同学的盛情邀请,一天也不肯在哈尔滨停留,第二天急切地登上火车,奔回大兴安岭农村去了。这位爽朗、泼辣的女医生在临行前对记者说,离开家乡十多天了,医院里只有一个新调来不久的护士看家,全公社1,300多口人,万一有危急的病人怎么办?得赶快回去!
任秀珍是兴安公社医院的副院长,也是目前这个医院唯一的医生。这个医院有八名医护人员编制,但多年配不齐,有的大学毕业生调回城市去了,有的中专生到外地进修去了,药剂员也调走了。公社医院所在地紧靠黑龙江边,离县城有340多里,既不通公共汽车,也不通电报电话,邮政车50多天才跑一趟。当地干部、群众患病,除非特急、危险、难治的,一般都就地治疗。任秀珍怎能不急呢!
离公社8里的大河西生产大队,是任秀珍的出生地。1962年,在她九岁时,父亲有一天到冰冻的黑龙江上捕鱼,不小心摔了跤,因当时这里缺医少药,不到三天就去世了。从那时起她就渴望着能有一天当个救死扶伤的人民医生。1971年,她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当地农民保送她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学校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毕业前,她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分配时,她表示“哈、齐、牡、佳(省内大中城市)都不去,坚决要求返边疆!”
当时,她已经和本班的一位男同学交了朋友。离校前,他俩商议分配去向,那位男同学拒绝同她一起去边疆农村,而她,一定要回边疆去,两个本来十分要好的同学分道扬镳了!
为了救死扶伤,任秀珍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她身为公社医院的副院长,很少当“坐堂医”,经常为农民患者送医送药上门。这个公社有四个生产大队,近的八里,远的三十三里,途中多是深山密林,还有水深过膝的两条河,野猪、黑熊时有出没,夏季还经常碰到蛇。为了给农民治病,她冬天不顾四十多度的严寒,往往一个人背着沉重的药箱登门串户出诊。一年到头,不管什么节日、假日,只要有了病人,她背起药箱就走。1981年春,这个公社有十多人患流行性脑炎,一些农民患了感冒、头痛,就误认为得了“脑炎”,这个来找,那个来叫,任秀珍十几天日夜东跑西颠,足有两天两宿没合眼。
任秀珍的辛勤工作,受到群众和干部的赞扬。去年底被评为县和地区的劳动模范,今年党的生日时又荣获大兴安岭地区“优秀党员”光荣称号。本报记者 任永达


查看完整版本: [-- 志在边疆为人民——记女共产党员任秀珍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