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发展北方淡水渔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10月 -> 发展北方淡水渔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评论员 1983-10-31 00:00

发展北方淡水渔业

第2版()
专栏:

发展北方淡水渔业
本报评论员
我国淡水养鱼业历来主要在南方。特别是“鱼米之乡”的长江以南和珠江流域,是淡水鱼的主要产区。今天本报《三北地区淡水养鱼迅速发展》的报道,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消息:历来缺乏养鱼传统的“三北”地区,即东北、华北、西北,破除“北方不能养鱼”的旧观念,最近四年里淡水鱼生产也发展起来了,养鱼面积和产量都大幅度增长。昔日荒废的水面变成了鱼塘,历来不会养鱼、只会种田的农民,也兴致勃勃地养起鱼来。我国淡水鱼生产的这个变化,是近几年执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方针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三北”地区淡水养鱼业的发展,对搞活北方地区的农村经济,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有重大意义。我国海洋渔业由于长期过量捕捞,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今后若干年内生产不可能有大的增长,加快发展淡水养鱼业,已显得更加迫切。“三北”地区拥有近三亿人口,既有北京、天津这样的水产品消费量很大的大城市,又有生活日益改善的广大农村。过去,北方城市主要依靠东南沿海集中产区调拨供应水产品,由于东南各省是我国人口最稠密、工业最发达、大中城市最多的地区,这几年水产品的需要量与日俱增,鱼货供应已很紧张。再说,水产品极易腐烂变质,长途运输困难多、成本高、损耗大,也很不经济。因此,加速发展北方淡水养鱼业,既能促进本地资源的开发,又能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方便群众,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有些同志只看到北方气温偏低、鱼类生长期短和养鱼技术落后等不利条件,认为北方不能发展淡水养鱼。其实,北方养鱼有利条件很多。这里可利用的水面很大,现有2,713万多亩可养水面,初步利用的只占总数40%。已利用水面的单产水平又很低。去年各类水面平均亩产才11.3斤,而全国平均水平是52.7斤。这就是说增产潜力很大。“三北”地区鱼苗、鱼种的生产供应,也已比过去有改善,有的市、县已做到苗种自给有余,有些省、市、自治区已初步形成苗种生产体系。就气候、地理条件而论,“三北”地区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日照时间长,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鱼类生长期间基本没有抑制生长的超高温天气,鱼病发生也较少;大多数水域靠近草地、牧场和粮油产区,水质肥沃,饵料和饲料都较丰富,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三北”地区的淡水养鱼业大有发展前途。
发展北方的淡水养鱼业,要实行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鼓励集体和社员充分利用各种大小水面养鱼。要稳定和完善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地进行水面改造。对养鱼的单位和社员要加强技术指导,普及科学养鱼知识,总结和推广本地区的养鱼高产经验,解决鱼苗鱼种的生产供应。这些工作做好了,“三北”地区的淡水渔业就能更快地发展起来。


查看完整版本: [-- 发展北方淡水渔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