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老“三大件”的盲目发展中记取教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10月 -> 从老“三大件”的盲目发展中记取教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峰昌 宫景隆 1983-10-31 00:00

从老“三大件”的盲目发展中记取教训

第5版()
专栏:

从老“三大件”的盲目发展中记取教训
刘峰昌 宫景隆
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轻工业摆上了重要位置,生产发展较快,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工业发展迅猛。但是,由于我们不大认识耐用消费品工业自身固有的规律性以及与其他轻工业的区别,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致使耐用消费品“热”一浪未平,一浪又起。老“三大件”盲目发展的教训还没有很好的总结,新“三大件”的盲目发展又接踵而来。我们认为,要想使耐用消费品工业经过“七五”计划的改造和建设,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必须总结经验,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老“三大件”盲目发展造成的严重浪费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通常被人们称为轻工业中的老“三大件”,是耐用消费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以前,这几种产品的供应普遍紧张,社会上的呼声很大。而且,由于当时市场上销售的多是沿海老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成本低、利润大,财政分灶吃饭以后,对各地的诱惑力相当大,因而,被人们看作是“摇钱树”的产品。尽管当时一再强调要统筹安排、控制发展,一些省市和部门还是在计划外铺了不少点,致使当前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1985年的规划需要量。
仅以自行车为例,1978年,全国只有整车厂38个,1979年以后成倍增加。1981年,经原机械委日用机电产品规划定点会议反复协商压缩,确认定点57个,其中轻工系统46个,军工9个,机械及其它系统2个。但是,这次会议并没能把盲目发展的风完全刹住,截至到1982年底,全国非定点厂已发展到57个,而且从原来的定点联合体中又分解出来26个。在非定点企业中,有轻工系统18个,军工系统19个,其他系统46个。现在,全国已有大小整车厂140个,将近原定点企业数的2.5倍。原规划1985年产自行车3,000万辆,对于这个数字,归口部门就已经认为多了,但为了缓和各部门各地区的强烈要求,只好又增加为3,300万辆。根据最近一年多来的销售情况和市场预测,现在看来,有必要把原规划调整为2,500万辆,而且这个数字将要维持到本世纪末。1982年底,实际生产自行车2,420万辆,1983年就将突破2,500万辆大关。据有关方面了解,现在全国自行车行业的长线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400万辆,超过1985年以后的社会需要量近2,000万辆。目前,已有一些自行车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对自行车行业是个很大的威胁。
从目前自行车行业一般企业的技术基础和经营管理水平看,生产批量不达到30万到50万辆,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甚至出现亏损。由于一些小厂一直处于无利或亏损的地位,不少企业还是想通过扩建达到合理规模。现在,全国各厂年产量在50万辆以上的只有11个,总产量约1,400万辆。假如其他129个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都达到50万辆的规模,总产量就将达到7,800万辆,超过社会需要量两倍多。对此,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严重注意。
自行车行业损失浪费严重,缝纫机、手表行业的情况也并不好多少。家用缝纫机原定点44个,现已发展到95个,目前已有一些厂由于销路不畅而停产;工业缝纫机原定点19个,现已发展到72个。手表原定点38个,现已发展到77个,问题也比较多。多头领导、盲目发展,使得目前除一些名牌产品供不应求外,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在销路上都遇到了问题。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应从老“三大件”的盲目发展中记取哪些教训
在老“三大件”的发展中,我们走了弯路,蒙受了损失,这应使我们在发展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新“三大件”时更加清醒稳妥一些。那么,我们应从老“三大件”的盲目发展中记取哪些教训呢?
一、要充分认识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基本特点。
顾名思义,耐用消费品必须具有耐用性。但作为耐用消费品工业,与其他轻工业比较,则还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技术要求高。耐用消费品工业,基本上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部件多而较小,工序繁而要求严格,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因此,如果没有较多的技术骨干,没有一批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没有一套较科学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要想生产出为消费者欢迎、站得住、叫得响的耐用消费品是相当困难的。
二是竞争地域广。耐用消费品不同于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的轻工业品。它体积小、价值高、便于储运,可以按照它的声誉大小发运到极远的地区销售。在统一的国内市场,对耐用消费品来说,几乎没有什么严格的地域界限,不管你自觉不自觉,每个生产企业都毫无例外地要被卷入到全国性的激烈竞争中去。有的同志总想根据本省的需要量,规定本省发展耐用消费品的规划,事实上,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因为只要本省的产品不如外省的产品,消费者宁愿舍近求远,或储币待购,也决不肯购买本省产品。这就是名牌产品在全国长期供不应求,而有些省的产品却滞销积压的一个重要原因。谁在建厂前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会在事实面前吃大亏。
三是市场容量有限。耐用消费品不同于一次性消费和其他低值易耗的消费品。从我国今后一二十年的消费水平看,一般地说,不管你市场上供应的产品再多、再好、价格再低,在产品还不到应当报废的时候,是很难刺激他们弃旧换新、重复购买的。如果发展规模超过了一定时期社会可能接受的数量,就必然造成产品滞销积压。同时,又由于生产能力已经形成,不继续生产,会造成生产能力的巨大浪费;继续生产下去,又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到这时,便不能不进行新的调整,给各方面的工作带来被动。
四是建成后难于改产。耐用消费品工业与一般机械工业不同,仅仅通用设备不能适应产品加工的需要。一个能生产合格产品的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其专用设备一般约占全部生产设备的70%到80%,这些设备只能生产同一种产品,不能改产其他产品。所以,在产品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再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时,大部分设备都要报废,投资将付之东流。正因为这样,在确定新建或改扩建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时,一定要十分慎重,决不能离开统筹规划盲目发展。
五是适于按经济合理与专业化协作的原则组织生产。耐用消费品有可分性,一般都有几百个零部件,上千道工序,需要各种各样的专用设备和熟练工人。一个生产厂要包揽所有零部件生产并将其配套组装起来,很难过好批量、品种、质量和成本关。对于那些技术基础较薄弱的新建企业,尤其是这样。目前,我国的耐用消费品生产,大多是以市为单位组织专业化协作的,事实上有些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应当根据各种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把所有生产厂统一组织起来,按照各自的长处,合理分工、同步生产、统一配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大的批量,较多的品种花色,较好的内在质量,较低的生产成本,真正做到经济合理,物美价廉。
二、要真正做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发展轻工业,也和发展农业一样,要因地制宜,从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优越条件,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沿海一些大城市,农产原料缺乏,但有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横的协作条件也好,适于发展那些体积小、价值高、便于运输的高精尖产品,并创造条件向外挤,把一般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留给内地和边远地区;内地和边远省区,可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和技术基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多发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在质量成本上站得住脚、打得出去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和日用品工业。这样,就能使轻工业有节奏地稳步地发展起来,取得较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象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更不能强调“地区自给”,什么都要求搞上一点;脱离计划轨道。
三、要搞好综合平衡、归口管理。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搞轻工,大家搞比独家搞有比较,上得快,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不管谁搞,都应当纳入统一的计划,并实行严格的归口管理,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否则,必然要象老“三大件”那样,一哄而上,而又一哄而下。这个问题不解决,宏观的经济效益是无法提高的。但是,这要有一个比较权威的部门来统,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统一各部门的规划,统一布局定点,统一技术标准和效益标准,统一并严格贯彻执行控制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最好的办法是成立日用机械公司和家用电器公司,把主要企业收归公司,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或者象上海经济区那样,在全国统一规划的指导下,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以名牌产品为中心,组成经济联合体。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大大提高耐用消费品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要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从最近几年发展轻工业的实践看,凡是利大或税大的产品,发展都比较快,而且容易出现盲目发展;凡是税小利微的产品,发展都比较困难。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之外,主要是我们没有运用好经济杠杆对生产的调节作用。税收、价格、利率是可以起控制和扶植作用的。对某些产品在需要控制其盲目发展的时候,应当提高银行利率、税率,压低产品售价;对于本小利微的产品,在需要鼓励其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的时候,又应当降低税率和银行利率,提高产品售价。
五、集中资金扶植建设大厂,把小厂盲目发展的路堵死。
在社会购买力急剧增长和人们对某种产品的需要量较大的情况下,经济效益高的大厂产品如果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众多的经济效益差的小厂必然应运而生。这似乎已为老“三大件”、新“三大件”和啤酒等行业盲目发展的现实所证实。因此,在对某种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做好中长期预测之后,就应当根据产品的具体特点,尽快制定出布局定点规划,并按照其合理规模,集中资金有计划有步骤不失时机地组织建设。凡是适合搞大批量生产的,都应当建设大厂,并且早投资、早见效,以大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的综合经济效益参加国内外竞争。这样,既可把小厂盲目发展的路堵死,又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轻工业是多行业的生产部门,而且各行业之间投资的大小、见效的快慢、利润率的高低、原材料来源及其加工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往往千差万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个角度来衡量轻工所有各行业。因此,在我们总结老“三大件”盲目发展的教训时,决不能误认为其他所有各行业都有盲目发展之嫌;在我们提出自行车的生产能力超过社会需要量的问题时,决不能认为整个轻工产品都发展多了;在我们制定控制加工工业盲目发展的政策措施时,决不能把发展税小利微和市场短线产品的路也给堵死。如果这样,不仅对保持市场供求平衡和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利,而且还会扼制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农轻重比例重新失调和再次出现市场供应全面紧张。三十多年来,我国轻工市场时松时紧的经验教训很深刻,这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查看完整版本: [-- 从老“三大件”的盲目发展中记取教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