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不熄的火炬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11月 -> 不熄的火炬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严正 1983-11-29 00:00

不熄的火炬

第7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不熄的火炬
本报记者 严正
在贝尔格莱德多瑙河畔的卡列梅格丹古堡上,矗立着一座14米高的胜利纪念碑,顶端那个用青铜铸成的健壮男子左手托着和平鸽,右手拄着利剑,面向滔滔而来的多瑙河。南斯拉夫同志把这个纪念碑视作是贝尔格莱德的象征,因为它表达了贝尔格莱德人的精神:他们热爱和平与自由,但一旦敌人要夺走这些宝贵的东西,他们就会举剑战斗。贝尔格莱德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为自由、和平而战的光辉史诗。它在历史上曾40次遭到入侵者的浩劫和破坏,但是它第41次站了起来。贝尔格莱德是不屈不挠、不可战胜的,而企图奴役它的入侵者,最终都被多瑙河的浪潮席卷而去。
为了让贝尔格莱德的这种斗争精神代代相传,南斯拉夫人民在这个古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凡是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或先辈战斗过、流过血的地方,都竖起了纪念碑和雕像,它们时刻提醒人们要纪念昨天,珍惜今天,为更美好的明天而战斗。
在十月革命大街右侧的树林里,有一座米黄色的二层小楼,嵌在小楼正面的纪念碑告诉人们,这是1941年7月4日南斯拉夫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会址。四十多年前,就在这里作出了号召人民举行武装起义的伟大历史决定,点燃了全国反法西斯战争的烈火。为了使人们永志胜利来之不易,7月4日被定为隆重纪念的起义节。小楼的主人,一个著名的记者无代价地献出了自己的房屋,把它辟为“1941年7月4日纪念馆”。
在武装起义的号召下,贝尔格莱德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热血青年走出课堂、工厂、家庭,参加游击队,他们中的许多人未能见到胜利就捐躯战场,或被盖世太保杀害。贝尔格莱德的许多纪念碑和纪念馆镌刻着他们的英名,颂咏着他们不朽的精神,教育着后来人。记者访问了“托多罗维奇兄弟街”上一个烈士家庭。从屋前的纪念碑上可以知道,这个家庭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献出了父亲和3个儿子的宝贵生命,最小的儿子只有17岁。烈士临终时留下的唯一遗愿是,盼望太阳早日照亮贝尔格莱德城。每年7月4日起义节,市或区的老战士协会、共盟的领导人、中小学生和周围邻居都向烈士献上鲜花,他们屋前的那条街道,也以烈士3兄弟的名字命名。
贝尔格莱德的许多工矿、企业、学校、住宅、道路、建筑的名称都以烈士的名字命名。几乎在每一个单位都能看到群众为本单位的烈士建树的纪念碑,以此寄托哀思,激励自己的斗志。富有革命传统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为反法西斯战争输送了数以百计的革命战士,有97名被授予人民英雄的称号,其中有63名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每年4月4日大学生节时,这个系的全体师生都要在位于大楼门厅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烈士业绩。假期里,学生自动组织以烈士名字命名的义务劳动队,参加筑路、疏通河道、建造公共住宅等劳动。
铁托同志生前在一次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会上曾经说过,对过去艰难日子的纪念,将世世代代传下去,并引以为荣。光荣的过去对新的一代人将是一个范例。记者在采访中遇到许多年已古稀的老战士在纪念碑前给青少年讲革命回忆录。贝尔格莱德每个区的老战士协会都编写和出版了装潢精致的本区英烈传,每位烈士的家门墙上都有刻着金字的白色大理石纪念碑;每到重要节日,所有纪念碑和烈士墓前,都会出现一束束由少先队和青盟组织献上的鲜花。传统教育被列为贝尔格莱德中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国庆节前夕,一些带着红领巾和小红星军帽的孩子,怀着崇敬之心打扫自己包管的烈士墓,把纪念碑擦洗得明亮明亮的。贝尔格莱德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传统象不熄的火炬在不断地向前传递!(附图片)
青年学生向烈士墓献花。 严正摄


查看完整版本: [-- 不熄的火炬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