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海上农牧场——山东长岛县发展养殖业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3年12月 -> 海上农牧场——山东长岛县发展养殖业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启芳 李福庆 孙长文 1983-12-31 00:00

海上农牧场——山东长岛县发展养殖业纪实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海上农牧场
——山东长岛县发展养殖业纪实
张启芳 李福庆 孙长文
从凌空欲飞的蓬莱阁北望,在波光云影中展现一列岛屿,这就是被誉为“海上仙境”的渔乡——长山列岛。最近,我们访问了这里的海上农牧场。
时值隆冬,寒气袭人。然而,这里却生机盎然,一派繁忙景象:养殖队员驾驭轻舟,有的在整理架筏,管理海带;有的在收获养成的扇贝;还有的正往海底投石,吊放增殖海参的水泥沉箱,……渔家儿女闹海的劲头,着实令人振奋。
县委书记王爱民同志,很有兴致地向我们介绍长岛县如何走上“海洋农牧化”新轨道的。他说:长岛县大小十八个岛屿,散布在渤海湾口,是鱼虾春来秋去的必经之地,有可养水面三万余亩,是个优良的天然“农牧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使渔家尽快地富裕起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调整渔业经济结构,充分发挥海岛优势,走“一养二捕三加工”的致富道路,把渔业发展的重点从捕捞为主,转到增殖、养殖方面来,大力开发、利用浅海、滩涂、港湾,积极发展多品种增殖、养殖,贝藻养殖面积已近两万亩,海上农牧场已初具规模。
我们乘坐交通艇,迎着朝阳,驶进了庙岛塘农牧场。这里四面环岛,方圆数十里,布满了纵看成排,横看成行的养殖架筏,架上的玻璃浮球,仿佛是一串串巨大的珍珠闪闪泛光。陪同我们访问的养殖公司经理,谈古论今,向我们述说了庙岛的沧桑。庙岛原名沙门岛,为古时发配犯人之所在。那时庙岛塘也只是舟楫锚泊之地。直到解放,这沉睡千载的“死泥塘”才被唤醒,向社会奉献无尽的财富。庙岛塘毗邻的二社一镇,有33个养殖单位,去年放养海带九千亩,扇贝一千亩,贻贝300亩,而且采用了“立体”养殖的科学方法(上层养海带,中层养扇贝、贻贝,海底增殖海参),充分利用了水体和养殖物资,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相互促进。今年这个浅海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产值首次超过捕捞纯收入。农牧场共收获海带1,755万斤,扇贝鲜品400万斤,贻贝鲜品200万斤,海参干品3,000斤,总计收入达1,000万元,所在社、镇平均每人一千元。今秋庙岛塘农牧场的生产规模又进一步扩大,海带放养面积增加到一万亩,扇贝年末存养量达到1,500亩,海底投石造田200亩。
庙岛群岛盛产各种鱼虾贝藻,尤以海参、扇贝、鲍鱼等珍贵海产品扬誉天下。我们在访问中了解到,长岛县为了建设海上农牧场,大搞海珍品增养殖,舍得下智力投资,培养科技人才,已先后建起了海带良种育苗场,海珍品试验场和增殖站,在三个公社建立了海珍品育苗点,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500多名,培养渔民养殖技术骨干500多名。他们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先从扇贝增养殖打开突破口,连续攻克扇贝人工室内育苗、自然海区采苗和缩短养成周期三道难关,从1981年到今年,连续三年自然采苗高产稳产,不仅解决了本县大面积人工养殖和海底增殖的苗种需要,还支援了兄弟省市,扇贝养成周期也由两年缩短到14个月左右。县海珍品试验场,曾受到全国科学大会和省科学大会的奖励。现在全县扇贝养殖面积已达到2,000亩,海底播养扇贝苗1.36亿个,成为全国养殖扇贝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近两年他们又向海参、鲍鱼人工室内育苗和大海放流增殖方面努力,今年取得了刺参大水体人工育苗的成功。有关专家认为,在这样大的水体里进行刺参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数量这样多、个体这样大的参苗,在我国是空前的。海珍品增殖站副站长、工程师于永平告诉我们,今年培育出的12万个小鲍鱼,有一部分在砣矶后口海区放养,长势良好;培育出池的一厘米大小的幼参,在全县四个海区增殖点进行海底投石播养和水泥沉箱试养。前不久潜水员下水观察,幼参已安家落户,生长发育良好。
我们驶进了礁岩密布的隍城岛农牧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面上漂浮着一大片海藻叶片,这是从墨西哥引进到这里安家落户的巨藻。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水生植物,大者可达80米,株重180多公斤,有“海藻王”之称,一年可收割三四次。巨藻可提炼碘、甘露醇、褐藻胶等,是鱼贝禽畜的上好饲料,海水中能形成大片的海中森林,吸引着各种鱼虾贝类栖居,对增殖渔业资源十分有利。这里是海胆的优良居所,每年可捕获20多万斤,加工海胆酱10多吨,收入7万多元。渔民称这是“海底小银行”。这里出产的皱纹盘鲍,被列为“海味之冠”,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晚霞满天的时候,王爱民同志指着沐浴在霞彩中的海岛峰峦,告诉我们隍城岛很象一只在大海上展翅振飞的金凤凰。这富有诗意的比方,使我们神往,奋发向前的长岛县不就是海上金凤凰吗?长岛县建设海上农牧场,不仅起步早,速度快,而且气魄大,规划好。全县到1990年要按照各岛自然海区的特点,逐步建成海参、鲍鱼、扇贝、牡蛎、海胆等十大增养基地。近两年海珍品增养殖要有个大的发展,到1985年,扇贝人工养殖面积要达到4,000亩,产量2,000万斤,收入1,000万元,海参投石10万方,造田1,000亩,投放增殖海参幼体100亿个,幼参1,000万头,年产干品30吨;增殖鲍鱼幼体20亿个,幼鲍50万头,年产鲜品50吨。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增养殖品种,采用新的养殖技术和方法,搞好日本夏夷扇贝,紫海胆、巨藻、虹鳟鱼、真鲷鱼等多品种增养殖试验,促使海岛经济向新的高度起飞,提前五年实现他们制订的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
我们不顾乘船渡海的疲劳,又到隍城公社海珍品罐头厂进行了参观访问。厂党支部书记李绍成告诉我们,为了适应建设海上农牧场的需要,搞好海产品加工增值,他们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建成了海珍品罐头厂,五年来,共加工鲍鱼、扇贝、海参罐头14.7吨,海胆酱5万斤,还有大批鱼、虾、贝、藻罐头,销售收入共达470万元,向国家和公社交纳税利121万元。象这样规模的海产品罐头厂,全县已建起六处,年加工能力能达到5,000吨,还配套六处容量为2,300吨的冷库,县、社、队还办起22处不同规模,别具特色的水产品加工厂和鱼粉厂。今年全县可加工各种水产品1,600吨。
建设海上农牧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这是长山列岛三万渔家儿女的理想。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这里海上农牧场的发展,将象渤海湾那样波澜壮阔,长山列岛将成为祖国海上的一颗颗瑰丽多采的明珠。


查看完整版本: [-- 海上农牧场——山东长岛县发展养殖业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