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膳食科长陈明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02月 -> 膳食科长陈明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世晋 郭久麟 陈晓霞 1984-02-28 00:00

膳食科长陈明义

第3版()
专栏:

膳食科长陈明义
新华社记者 王世晋 新华社通讯员 郭久麟 陈晓霞
“他象出差去了一样,还会回来的”。
“我们感到他并没有死,他还在我们中间”。
——四川外语学院的师生员工这样称赞和怀念他们的膳食科长陈明义。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什么在去世四个多月之后还能引起全校师生员工如此深切的怀念?他到底给人们留下了一些什么不平凡的东西呢?
“家”
俗话说:“百人百味,众口难调”。要把一个两千人用膳的食堂办得使大家称心如意,谈何容易!而四川外语学院的食堂,品种花样多,服务态度好,备受师生员工的称赞。一日三餐,主食有十几种;副食和菜肴有三四十种,荤的、素的,肥的、瘦的,高档的、廉价的,可供选择,基本上能使进餐者各得所好。人分四方,口味不同,食堂就一菜几味,分开炒卖。几位同志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有个四川学生对陈明义开玩笑说:“能不能卖点侧耳根?”(侧耳根是一种食药两用的野菜,只在农贸市场上偶尔有卖的。)第二天,食堂就增加了这个新品种。之后,大家爱吃的鳝鱼、豆花等菜肴也出现在卖菜窗口。随着季节的不同,食堂冬天卖上了?糟汤圆、荷包蛋;夏天摆出了冰糕、汽水、绿豆汤;有一段时间还供应过牛奶和麦乳精。
这种新局面的出现,是与共产党员、膳食科长陈明义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陈明义还细心了解群众需要,设法满足,看到一些职工为招待客人而去市场买菜,一些人喜吃糕点,他便组织人力办起了小食部和面包房。小食部边炒边卖,还可承办包席;面包房供应十几种糕点。
星期天,陈明义安排食堂人员推着车子到职工宿舍卖各种时鲜生料——盘菜、肉馅和抄手皮。教职工称赞道:“食堂真是服务到家了。”
复习考试期间,陈明义安排食堂加开夜餐,供应各种面食;课间把小吃送到教学楼前。寒假期间,他叫食堂给留校学生准备丰盛饭菜,并和学生一起吃团年饭。许多学生称道:“陈科长象爸爸一样关心体贴我们”。
陈明义常对全科职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他决心把食堂办好,尽可能使大家感到象在家里一样,吃得热,吃得好。他带着全科职工实现了这种决心。
学生们送给食堂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学生之家”,表达了学员们对食堂的感谢之情,赞扬陈明义带领全科职工把食堂办成了全院师生员工之家。
走食堂改革之路
1980年9月,陈明义刚调到四川外语学院时,院里的三个食堂管理制度混乱,漏洞多;饭菜品种单调,质量差;炊事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学生和炊事员不时吵嘴闹架;教职员工大多在家自炊,学生纷纷去校外单位搭伙、上馆子,有些学生在寝室偷烧电炉或拆烧桌凳煮食物,全院师生员工为一日三餐发愁。伙食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科研与学习的正常秩序。
陈明义解放后一直搞食堂工作,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象四川外语学院食堂这样混乱落后的状况,他还是第一次碰到。他意识到他面临的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他想:振兴教育,为四化培养人才,是全党全国人民所关心的大事,而办好高等院校食堂,给师生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又是办好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他记起了邓小平同志要为科教战线当好“后勤部长”的话,决心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食堂工作。
根据自己三十年的食堂工作经验,陈明义决定从改革食堂体制,实行半企业化管理制度做起。在院党委的支持下,经过反复研究比较,他果断地合并了三个食堂;并根据技术熟练程度调整了工人的工种;建立了十多种规章制度,诸如:炊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干部职责,膳食工作人员守则,班组长职责,物资采购与使用的若干规定,膳食科、食堂的管理与考核办法,“五定”、“五比”、“十不奖”等奖惩办法,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经济民主管理制度等。
制度好订,实行难,坚持更难。陈明义知难而进。他亲自参加食堂第一线的劳动,实地检查、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该奖的奖,该罚的罚,秉公办事,敢于碰硬。有个工人自恃资格老,技术好,经常带头在食堂吃酒划拳,任意吃拿食堂东西,经多次耐心规劝、批评,仍不改变。为正风气,陈明义不怕寻衅威吓,果断地把这个工人调离了食堂。以后,又按章对几个违反了制度的管理干部和炊事人员扣了奖金。
食堂改革很快产生了效果:歪风邪气下降了,正气上升了;服务态度有了很大改善,伙食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上馆子和在外面搭伙的人都回食堂用餐了,从而,促进了教学、科研、学习秩序的正常化。
春雨润物细无声
食堂50名职工,百分之八十几是青工。陈明义发现青工普遍不安心炊事工作,白天上班马马虎虎,晚上打牌吹牛,不学政治,不钻业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的主要思想问题是:炊事员低人一等,连对象都不好找,没有前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明义努力做思想工作,请院领导在大小会议上反复讲炊事工作的光荣及其对教学科研的意义,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视、关心后勤工作的讲话;请名厨师谈烹调学与炊事工作在社会上的作用,并在学生中开展尊重炊事员活动,等等,逐步培养炊事工作者的热情和责任感。
与此同时,陈明义对青工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走自学成才的道路。他先后聘请了8位退休的名厨师,分别安排在食堂的各个岗位上。晚上开烹调技术课,白天进行操作示范,一个花色一个品种地对青工们进行传帮带。他还安排青工轮流到重庆市几家名餐厅学习技术。
现在,食堂所有的青工都学到了一项专长,有些成了烹调或糕点制作的能手。在一次全校烹调与糕点制作汇报比赛会上,青工们做出了几十种饭菜和糕点,其中还有一些名菜名点。
陈明义还注意了解青工的特殊要求,帮助青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关心青工们的恋爱婚姻之类的事情。青工邱吉祥当小食部管理员后,星期天脱不开身,常常不能去会女朋友。正在苦恼之际,女朋友却从城里看他来了。一问,原来是陈明义托在城里工作的妹妹专门去做了小邱的女朋友的工作。女朋友看到小邱工作积极,被人称赞,就对小邱爱得更深了。
春雨润物细无声。党的阳光通过陈明义经年累月艰苦细致的工作而温暖了广大青工的心田。现在,食堂青工都积极要求进步,学文化,学技术;有的入了党,有的入了团。他们的成长,与陈明义对他们细致入微的关心、苦口婆心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形成了这样一种似乎理所当然的观念:食堂工作人员特别是炊事人员,只要不兜着揣着走,吃点食堂的东西,似乎无可非议。陈明义则把这看成是一种歪风,他首先从自己做起,并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不在食堂吃饭。
陈明义在食堂工作了三十多年,换了几个单位,始终遵守着这条规矩,从来没有在食堂吃过一顿饭。有时为了品尝味道不得不吃点食堂的东西,他都如数付给了饭菜票。后来,他索性叫家属买回家去品尝。
学校设宴招待来宾,陈明义一般是不肯作陪的,如果组织上非叫他去不可,他也都在饭后付了应摊付的一份钱。有些亲友因公来食堂参观,他总是在家自办招待饭菜而不在食堂接待。
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遵守食堂制度。一次,他看到妻子在小食部买的几份菜分量多了点,便严肃地批评了打菜的工人,还在膳食科会议上宣布,今后不准给他的家属多打饭菜,否则,要追究责任。回到家里,又给家属约法三章:不准进食堂买饭菜,不准和炊事员拉关系,不准买群众买不到的缺俏副食品。由于他开了这个头,后来,膳食科副科长也不在食堂吃饭;陈明义对家属的约法三章,也成了膳食科全体职工家属自觉遵守的规矩。
三十多年来,陈明义就是这样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人们都这样称赞他:“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第一次看到你休息”
陈明义天天上班在人前,下班在人后,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只要不出差,他都下厨房安排和检查工作,帮炊事员理菜,切菜,和职工谈心,商量问题。开饭时,他时而帮助卖饭菜,时而在饭厅中走动,征求师生对伙食的意见。炊事员是自己吃了饭才卖饭,陈明义则等到食堂下了班才回家去吃饭。他差不多每天早晨六点以前就到了食堂。他妻子说,陈明义来四川外语学院三年,也很少在家安安生生吃过一顿中饭与晚饭,往往是刚拿起碗筷,有人来找便丢下走了。
陈明义早年动过肺切除手术,又有高血压病,经常头晕,但他从不向人提起。一次,他发高烧到39度,科里同志劝他去看病,他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睡一觉就好了”。他经常看病拿了药也忘记服。他妻子是医生,在校医室工作。他怕妻子焦心,有病也不找她看。但是他疲惫的神色怎瞒得过妻子的眼睛!他妻子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用手拍拍胸脯说:“你放心,我垮不了,起码还可再干10年。可惜我现在已经五十好几了,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我要在这剩下的几年里,两倍三倍地工作,让教师安心搞教学科研,学生安心学习。”
去年9月20日,即中秋节的前一天,谁也没有想到竟是陈明义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这天下午6点刚过,他妻子炒了几样菜,打算跟他一起好好吃顿晚饭,一来共庆中秋佳节,二来舒缓一下他的劳累。他刚坐到桌边,一个勤工俭学学习班非邀请他去参加中秋茶话会不可。他装着没有看到妻子不乐意的脸色,急匆匆地向会场走去。会场设在新教学楼八楼上,上去得爬168级台阶。暑假期间的过度劳累大大损害了陈明义的健康。他每登上一级台阶都感到吃力。但是,他仍强撑着走到了会场。他发言表示,要和大家一道为促进教学科研而搞好后勤工作。他的热情洋溢的讲话,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大家劝他吃点月饼,休息一会儿。他说:“我还有工作。”按照他安排的当天日程,他还要去找一位同志商量小食部的工作问题。可是,当他刚站起身来就一头栽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了,经送到附近医院抢救无效,于去年9月22日凌晨溘然长逝。
陈明义去世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四川外语学院。到处有人在哭泣。72岁的退休老厨工李志富用颤抖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陈明义的遗体痛哭。50多岁的女会计魏定岫哭得肝肠欲裂。陈明义刚调来学校时,魏定岫不太服他。以后,陈明义大公无私的品德,出众的管理才能以及对群众的满腔热情,深深地感动了她。在陈明义主持膳食科工作的3年中,她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她泪流满面地哭诉说:“你为什么走得这么快这么急啊!学院还有许多工作等待你去完成啊!”一位教授在院刊上撰文悼念陈明义时悲痛地写道:“你的确太劳累了!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你休息!”
(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膳食科长陈明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