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百万比零与一比五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03月 -> 一百万比零与一比五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何黄彪 1984-03-31 00:00

一百万比零与一比五十

第3版()
专栏:

一百万比零与一比五十
本报记者 何黄彪
100万∶0与1∶50,它的涵义是什么?四川省达县地区财政局副局长雷先富会给你讲个究竟。
“以前,我这个分管农业财务的负责人,哪年不从地区财政上拿出100万元左右去支持农业生产?可是,到头来收效甚微。年初投上100万,到年底财政上收入往往是个0!如此循环下去,怎么得了啊!就在这种复杂的心境中,1982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地区科协召开的农业科普工作会议,并同与会代表一起,到达县地区的平昌县兰草公社科普协会参观。没有想到,这次参观却使我开了眼界。
“这个公社科普协会,建立不过一年,会员全是些‘泥腿子’、‘庄稼汉’,可是由于他们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使生产迅速变了样:1982年小春,协会承包的1,443亩作物,总产达68万多斤,比没技术承包的上年增产28.4%,增产幅度高于周围生产队的20%左右。此外,通江县科协根据山区的特点,大力普及推广新的银耳、木耳、天麻、蜜蜂等生产技术,结果,在严重自然灾害的袭击下,多种经营产值仍净增400万元。这一下使我思想开窍了。我开始看到:农村财政工作,必须跳出过去的窠臼,积极支持科技工作,用财力开发智力,再用智力来促进财力的发展。
正在这时,我看到各乡(社)都想办科协,而苦于没有活动经费,我立即表态:‘我们财政局给你们作后盾。’会一散,地区财政局立即拨出7万元,每个乡大约100元。不长时间,在连绵百里的大巴山南麓,961个乡(社)科协创办起来了,3,000多个大队科普站相继涌现了,5.68万多个科技专业户应时而生了。为支持这些科普组织面向生产,开展技术服务,创造物质财富,这两年来,我们先后从地、县财政局拿出30万元,作为农业新技术推广费,发动科协所属组织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科技门市,以及提供优良品种、新农药和化肥,开展储藏加工、农具服务等业务,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
“于是,奇迹便出现了:地区财政局给通江县科协拨款1万元,开展50多项农业和多种经营的技术服务项目,推广良种17.6万斤,增产粮食790万斤,产值501万元;又由于全县进一步推广了新法培养银耳、木耳技术,提供商品银耳、木耳17万多斤,产值220万元。仅此两项,财政收入增加52.2万元。平均每投资1元的科技服务费,获得50元的效益!”
讲到这里,100万∶0与1∶50的谜,终于解开了。但是,雷先富言犹未尽,他还介绍了以下鼓舞人心的事例——
达县地区平昌县财政局拨出1万元,与县科协、农业局联合起来,在三个公社建立了万亩杂交稻技术服务网,发动农村科协会员联合承包杂交水稻10,630亩,结果平均亩产1,253斤,比不承包的水稻增产20%,产值60多万元。如按拨款的1万元技术服务费算,其经济效益是1比60;如按实际用了的3,000元算,其经济效益就是1比200了!难怪干部群众纷纷赞扬:“用财力开发智力,用钱最少,效益最好”;“科普投资,一本万利啊!”
现在,老雷和他的同事们的胃口越来越大了。今年初,他们与达县地区科协一起,联合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会上,针对达县地区山区的特点,提出了发展粮、蚕、茶、桔、油桐、食用菌、畜牧家禽、天麻等八个项目,作为地区财政局支农的主要任务,并且拨出52万元,与各科协组织和专业生产单位,签订了一系列的合同。仅财政部门直接与茶叶技术部门签订的改造低产茶林的合同,预计就可以在3至5年内,由现产5万担增加到7.5万担,总收入约500万元,税收将达125万元。如果再把其它的合同加上去,那增产的数字和税收的款额就更惊人了。
这是何等灿烂的前景,又是多么充满活力的新路子啊!因此,雷先富是那样兴奋而充满信心地说:“100万∶0与1∶50,这个比分虽然有时会有高有低,但是,靠科学,增产潜力无止境。因此,我们做经济工作的,必须走进自然科学的大门,抓好智力投资,通过支持科学技术工作来促进生产的发展,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查看完整版本: [-- 一百万比零与一比五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