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04月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时光 1984-04-30 00:00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包括广西西部左江、右江以及红水河流域部分地区。它是1929年冬、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运用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与俞作柏、李明瑞合作,改造旧军队,创建革命武装,并与韦拔群领导的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创建的。
1929年7月,蒋桂战争结束后,俞作柏、李明瑞在南宁分别就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和广西编遣区主任。俞作柏原是国民党左派,与我党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他掌握了广西政权后要求我党派干部到广西工作。中共中央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广西大力发展革命力量,陆续派出龚鹤村
(即龚楚,后叛变)、陈豪人、徐开先(即徐光英,后叛变)、张云逸、袁任远、李谦、叶季壮、袁也烈等去广西,与原在当地工作的雷经天、俞作豫、韦拔群等汇合,并由广东省委书记贺昌到南宁直接领导,开展工作。9月间,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广西工作的领导,又派邓小平(化名邓斌)到南宁组织广西军委。
党十分重视对俞作柏、李明瑞等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安排了陈豪人任广西省政府机要秘书,龚鹤村任南宁市公安局长;促使俞、李释放“清党”中被桂系军阀监禁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分子,下令开放工农运动,恢复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并召开了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党还把兵运工作作为统战工作中的重点,通过俞作豫和其兄俞作柏、表哥李明瑞的关系,推荐张云逸任教导总队副主任,兼警备第四大队长。第五大队长是俞作豫。党派了一大批党团员担任这些部队的各级干部,在连队建立党的秘密组织,加速部队的改造,很快地掌握了五千人的武装力量。与此同时,在贺昌的指导下,中共广西特委以秘密方式,迅速恢复和建立了地方党各级组织,并于9月10日至14日,在南宁郊区召开了广西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决定扩大农民武装,加强城市工人运动,选举了广西特委,由何誓达任书记,聂根、陈洪涛、严敏、雷经天、张弟杰等为委员。
1929年9月下旬,俞、李在汪精卫改组派的拉拢下决定出兵反蒋。我党认为广西局势未稳,主张暂缓行动,但被俞、李拒绝。于是,党为了保存革命武装,应付突然事变,将警备第四、五大队和教导总队留下维护后方。10月初,俞、李带兵去前方时,又任命张云逸为南宁警备司令,接管全部金库和军械库。10月中旬,俞、李因部队叛变,逃回南宁。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等决定按原计划将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拉出南宁去左右江,与当地农民运动结合,准备武装起义,实现工农武装割据。10月15日前后,俞作柏、李明瑞随同俞作豫率警备第五大队开赴左江龙州,俞作柏到龙州后出走香港;邓小平、张云逸率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携带大批军用物资分水陆两路开赴右江百色。
右江地区,原有我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其中以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武装最为著名。第四大队到达百色,邓小平立即召集军委会议,决定在右江地区发动群众,武装农民,开展扑灭豪绅反动武装的斗争;进一步整顿、改造和扩大部队。群众性反豪绅的武装斗争很快在右江地区开展起来。10月28日,第四大队在农民武装配合下,消灭了盘踞平马、那坡一带的反动武装警备第三大队,扫除了起义的障碍。
11月上旬,中共中央批准起义计划,同意在左右江创建根据地,颁发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的番号,并批准撤销广西军委,成立右江前敌委员会。前委成员是:书记邓小平、委员有陈豪人、张云逸、李谦、韦拔群、雷经天、何世昌等。前委根据中央指示召开会议,决定于广州起义二周年纪念日在百色举行武装起义。
1929年12月11日,举行百色起义,成立中国红军第七军,下辖三个纵队。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小平,政治部主任陈豪人。同日,右江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平马镇召开,选举产生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为主席,韦拔群、陈洪涛等为委员。百色、东兰、奉议、恩隆、恩阳、思林、果德、凤山、向都、凌云、隆安等十一县,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百色起义前夕,邓小平在起义部署就绪后,率领何世昌、严敏、袁也烈等一部分干部从百色到了龙州,随即与李明瑞、俞作豫共同研究了左江起义的部署,然后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根据右江前委指示,1930年2月1日,李明瑞、俞作豫率领警备第五大队在龙州举行起义,成立中国红军第八军,李明瑞为红军第七、第八军总指挥。红八军下辖两个纵队,军长俞作豫,政治部主任何世昌(兼红八军军委书记),同时,宣布左江革命委员会成立,王逸任主席。
龙州起义后,右江前委调红八军主力攻打南宁,龙州地区革命力量减弱,反动势力蠢蠢欲动。2月7日,邓小平由上海回到龙州,立即调回红八军主力,停止打南宁。随即召开红八军军委、左江特委联席会议。会议在听取邓小平传达中央指示后,结合左江情况讨论决定:红八军发展的总方向,是与红七军汇合,设法向右江推进。为此,立即以龙州为中心,发动左江土地革命,建立各地革命政权;迅速消灭地方反动武装;加紧红八军的改造,肃清反动的旧军官,然后向右江靠拢。会议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决定将红八军军委改组为临时前委,邓小平任书记(兼红八军政治委员),何世昌、俞作豫、宛旦平、涂镜吾(即涂振农)为委员,并决定由涂镜吾接替王逸任左江特委书记,加强对地方党的领导。会后,左江地区群众性的反霸、剿匪斗争开展起来了,龙州、上金、凭祥、养利、崇善等县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同时,在龙州开展了空前的反对法国帝国主义的斗争。
左江的革命斗争虽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四周敌情日益严重。前委决定迅速与右江取得联系,红八军全部向右江挺进。3月初,邓小平在工作部署就绪后,随打通去右江通道的第一纵队,离龙州去右江。3月20日,龙州在敌人四个团的突然袭击下失陷。以后,在转战途中因内部旧军官的叛变,红八军大部溃散;余部辗转滇桂及中越边境至右江编入红七军。
在龙州起义前夕,右江前委错误地提出打南宁的计划。2月初,在红军主力尚未集中隆安时,隆安即遭到桂系军阀四个团的袭击。红七军虽在隆安、平马、亭泗三地给敌以沉重打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和指挥失误而退出右江沿岸,转入东兰、凤山地区。3月初,前委决定一、二纵队去黔桂边开展游击战争;三纵队由韦拔群率领留守右江地区坚持斗争。3月下旬邓小平回到东兰,立即召开会议。在他向干部介绍了朱德、毛泽东领导红军开展土地革命的经验后,决定立即在右江实行土地革命。会后,邓小平、韦拔群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进行土地革命的试点工作,并根据右江情况制定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土地革命的开展,使右江地区群众的革命热情高涨,掀起了群众性的参军热潮,红军不断扩大。6月初,红七军主力由黔边胜利回师右江,再度解放百色,并收复了右江沿岸城镇。部队一边整训、扩军,一边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右江地区革命形势顺利发展。
1930年9月底,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党中央派来代表,命令红七军离开右江根据地,攻打柳州、桂林和广州,阻止敌人向北增援,以保证武汉为中心的“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11月10日,经过整编的红七军第十九、二十师从河池出发离开右江根据地。经过半年多的艰苦转战,部队损失很大,所余一千多人,于1931年7月到达中央根据地,编入红一方面军。
红七军主力北上后,余部仍坚持右江地区的斗争。1932年冬,由于韦拔群、陈洪涛相继壮烈牺牲,东兰、凤山地区被敌占领,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
(时 光)


查看完整版本: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