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红果情深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4年06月 -> 红果情深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昊 1984-06-30 00:00

红果情深

第2版()
专栏:评论

红果情深
吴昊
一般说,共产党员是反对请客送礼的。然而承德山区的隆化人民,一个村庄挑十几颗红果装进信封里,几十个村庄装了几十个信封,满满一大提包,千里迢迢,给刘荣胜同志送到石家庄家里。刘荣胜盛情难却,热泪盈盈,只得收下。这多么象战争年代,东北农村的大娘在村口往子弟兵袋里塞干粮,多么象陕北老乡给住在延安的首长捧来大红枣儿,多么象江西苏区的细妹子给红军战士捎来了细针密线的军鞋,多么象……,刘荣胜同志,你把党和群众的关系拉得更紧密了。红果情深,多么珍贵的感情啊!
我们党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象刘荣胜同志这样鞠躬尽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党员,才在群众中深深地扎了根。我们党的伟大形象是和每个党员的形象分不开的。旧社会,地方官叫“父母官”,其实那时的官吏有几个“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的!哪一个不是骑在群众身上的老爷!共产党的干部,不做“父母官”,做人民的勤务员。应该说,官民关系,只有在我们这个时代,才摆正过来了。正因为如此,各地才有那么多共产党员在革命和建设中,树立了丰功伟绩,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这是我们党的光荣和骄傲!
然而也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他们并没有犯什么错误,也没有办什么对不起人民的事情,上级叫说的话,说了,上级叫办的事,办了,但是,他们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却情不深,意不切,人民群众对他的感情也是轻如风,淡如水。为什么会如此,《红果书记》一文做了很好的回答。刘荣胜去隆化县当书记,正是
“文革”时期,如果他一下车,就抓大批判,就抓以粮为纲,或者,他什么也不抓,“两袖清风”,这里走走,那里看看,谁能说他有多少错呢;这样,刘荣胜在隆化人民的心目中便不是红果书记,充其量,也只是一位明哲保身的“老好人”,人民是不会对他有那样深的感情的,如果刘荣胜不是在隆化峰峦叠嶂的群山中为发展红果花了那么多心血,他对隆化的山河、隆化的人民也不会那样难割难舍的。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一生政绩平平,就是因为手里没有刘荣胜同志的红果,头脑里没有刘荣胜的感情。刘荣胜的事迹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党员干部在一个地方,只要认真干一两件关系当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就会留下深深的足迹,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会象一座丰碑一样,以一砖一石之积,变得无比高大起来。
明天是我们党诞生六十三周年纪念日,特向读者推荐《红果书记——刘荣胜》这篇通讯,希望我们党能有更多的同志象刘荣胜那样,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


查看完整版本: [-- 红果情深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